这年头,营销这档子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场高级PUA,一场大型“你买我值了”的心理按摩。尤其是当你在一个卷生卷死的市场里,技术和产品往往只是入场券,真正能让你活下来的,是那点儿“精神鸦片”的供给。雷军这套,玩得就是这个。比亚迪,可能真学不会,因为他们的信仰,压根儿就不在一条路上。
每次看雷布斯的年度发布会,甭管是手机还是汽车,都跟看一场行为艺术似的。你以为他是在秀肌肉、讲技术?错,他是在给你造梦,在给你编织一套“我雷总,懂你”的叙事。四分钟大定破万,二十四小时八万九,这哪儿是卖车啊,这是在卖信仰,卖一种“只要是雷总出品,我就能闭眼冲”的群体狂热。
比亚迪呢?技术是真技术,产品是真产品。可就偏偏少了那么点儿“骚气”。营销这活儿,不是你把参数堆砌到天花乱坠就能赢的。客户掏钱,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最好”,而是因为“我感觉我赚了”。这中间的学问,可比造个车复杂多了。
雷总这套营销,我看了看,总结了三个核心。比亚迪要是能学个皮毛,也不至于被消费者老揪着降价不放。
第一条:锚点即心锚,价格幻术的底层逻辑。
这玩意儿,说起来玄乎,其实是人性最深处的贪婪与自欺。你去买衣服,本来想花三百,结果导购小姐姐先给你扔件一千块的“限量款”,把你审美阈值瞬间拉满。再推件五百块的“平替”,你立马觉得五百块是捡了个大便宜。这五百块,明明已经超了你预算,但你的大脑已经被一千块的锚点驯化了。
小米SU7对标保时捷,就是把这套玩到了极致。保时捷百万级,小米二十多万,瞬间就让你产生了“我是不是赚大发了”的幻觉。这不叫营销,这叫精准拿捏。如果小米一个国产新势力,上来就说自己二十多万,在消费者心理长期“性价比”标签的惯性下,大概率会被喷“飘了”。但有了保时捷这个百万锚点,一切就合理了,甚至让你觉得有点“香”。
反观比亚迪汉,产品力不俗,但价格越降越低,消费者呢?永远觉得还有下降空间。你以为你让利了,消费者觉得你本来就值这个价。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制造一个高价值的锚点,让他们觉得自己买到的东西,远超它应有的价格。要是“汉”能对标奥迪A6,甚至更贵的豪华品牌,哪怕只是设计上找点相似,在营销上往这个方向靠,用户的面子和品牌溢价,立马就能起来。这不叫虚伪,这叫战略。
第二条:痛点即G点,戳中痒处才能高潮迭起。
做营销,跟搞产品一样,都是一门“人学”。你得深挖用户内心深处的欲望,找到他们的“隐秘的角落”。小马宋那句话没毛病:闭门造车,那是自嗨。你得知道客户到底想要啥,然后把你的产品,精准地安插进那个空缺。
雷总这方面,简直是天才。SU7主打运动,就敢拉去跑圈,跟保时捷正面刚。这给用户传递的是什么?是“我买的不是车,是和保时捷同级别的圈速王”。这满足了目标用户群体那种“爱面子”、“追求极致性能”的痛点。SU7不是给所有人造的,它瞄准的是一小撮对性能有执念,但预算有限的年轻人。
再看小米YU7,立马就转变成“家用”,防晕车、零重力座椅、防晒……这不就是把“家庭主妇”和“奶爸”的痛点,给按摩了个遍吗?理想汽车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它从一开始就锁定家庭用户,把舒适和空间做到极致,至于加速性能?谁在乎一个奶爸开着一台七座车去飙车?
比亚迪汉的千匹马力版,动力强不强?强。销量怎么样?惨淡。为什么?因为买汉的用户,要的是省心省油,不是拿来炸街的。需要千匹马力的,人家直接上超跑了,谁会买一台“买菜车”去飙极速?腾势N9也是一样,为了炫技堆砌电机,牺牲了空间,结果就是“要舒适没舒适,要炫技不如直接上跑车”。
所以,雷总这套,不是简单的“说得好听”,而是对目标用户痛点的精准洞察,然后用产品去解决,再用营销去放大。这三位一体的功夫,需要老板有极强的产品哲学和市场嗅觉,不是光靠嘴皮子就能学来的。
第三条:人话即干货,把复杂玩意儿掰碎了喂给你。
这年头,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你再在那儿堆砌专业术语,搞得跟高考作文似的,大家直接划走了。谁有空听你那套晦涩的理论?雷总深谙此道。他的发布会,没有那些玄而又玄的词儿,就是用大白话,把技术转化为用户能理解的“好处”。
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细节动人。这三条,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内容传播的终极奥义。消费者不关心你用了什么高科技,只关心这高科技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是让我开起来更舒服了?还是让我每年省了多少油钱?
比亚迪的发布会,就特别喜欢秀肌肉,把技术参数扒个精光,恨不得把芯片引脚都给你数一遍。结果呢?除了工程师,没人记得住。消费者只会觉得“不明觉厉”,但不明,就很难让人掏钱。
说白了,雷军的营销,是把技术产品化,把产品人格化,最后把人格神格化。他卖的不是车,是梦想,是“我能用更低的成本,享受到不逊色于顶级产品的体验”这种满足感。比亚迪呢,卖的是车,是“我的技术就是硬,就是比你好”这种理性。
一个是感性层面的“我赚了”,一个是理性层面的“我更强”。当感性战胜理性的时候,雷军就赢麻了。
所以,雷军的营销,比亚迪可能一辈子也学不会。因为这背后,是两种不同的商业哲学,两种截然不同的品牌信仰。一个信“人性的弱点”,一个信“技术的硬度”。在这个混沌的人世间,谁能把人性的弱点玩得更溜,谁就能笑到最后。这,就是现实。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