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特斯拉这几年在美国的电车市场上,怎么从曾经的80%霸主地位一下跌到了不到40%,还在持续低迷?这事儿是不是挺奇怪的?毕竟以前一说电动车,十个人里面得有九个把特斯拉挂嘴边,现在转头一看,不仅销量下去了,全球份额也被压着打,是不是有点让人懵?
先别着急下结论,回头想想,咱身边最近买电车的朋友是不是越来越喜欢琢磨别的牌子?以前你问谁敢买个电动车,觉得保值没谱、技术不明朗,但特斯拉出来后那劲头像是“明日之车”,谁买谁跟风,以为瞬间就能登上未来赛道似的。可是现在如果还没想好要买哪一款电动车,能选的真的挺多,特斯拉反而成了普通选项之一。为什么会这样?
是不是因为市场变了?以前电动车市场没几个能打的,各大传统车企根本没来劲。特斯拉一哥的位置自然稳得很,但你看从去年开始,美国本土品牌福特、大众、通用都发布了不少新款电动车,款式更多、价格压得更狠,哪怕跟特斯拉比续航、智能系统也能打个五五开,马斯克那一套“科技男神+极简风”不再是唯一的卖点,消费者有的挑了。你想想,花差不多的钱能买到不一样的体验,干嘛非认特斯拉一家独苗?
咱再聊聊产品这块,说到底特斯拉这些年产品线有点老化。说是老化,倒不是说Model S、Model 3真的过气,但你瞅瞅这几年出了啥新花样?是不是都在挤牙膏,外观差不多,配置也没啥翻天的进步,什么FSD自动驾驶吹了快十年还跟当初似的,顶多算高阶辅助系统,那些“无人驾驶”的梦想越来越像笑话。车企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比新势力,就是没跟上节奏。比如 Rivian、Lucid这些崛起的品牌,越野、豪华、空间、设计都不差,给人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大不少,像是把特斯拉拎出来打了一遍补丁。
技术这块,特斯拉的最大噱头就是FSD自动驾驶。马斯克每年都开发布会戏言“明年全自动”,但十年过去了,承诺像是装修队说下周一定完工,实际进展差了不少。去年终于把话说了明白:现在买的FSD就是“需要人工监控”,别再信那种一觉醒来车自己到家了。更搞笑的是,价格还莫名其妙地从最高1.5万美元砍到不到八千,像是打五折入场。你说你花钱买个未来,结果体验到的是现实,用户心里能不膈应?再甩点法务公告,法律文件写明“不是自动驾驶”,等于承认此前说的都是画饼。很多消费者一看,特斯拉已经不是那个让人无脑信未来的公司。这种信任危机,销量当然要掉头。
当然了,不能不提一个关键点,政策红利没了能撑住销量吗?很多人买电动车,冲的不是环保,也不是啥技术体验,就是联邦政府补贴,能便宜一两万,谁不要占呢?可是优惠政策一到期,市场马上降温,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电动车贵、保值率低,补贴没了,买气自然得跌不少。第三季度看着还行,到了第四季度,真正比拼的是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你要是没拿出过硬的创新和体验,消费者干嘛把钱砸给你?
是不是特斯拉在全球都掉链子了?你去看看欧洲市场,猛跌40%,中国也被本土品牌干趴下,销量跌了6%。谁能想象当年“电车之王”也有这一天?再回头看看,特斯拉最近提出那份CEO天价薪酬方案,马斯克有一万个亿股票期权的诱惑,但前提条件是1000万FSD订阅用户,这样的目标怎么看怎么像天方夜谭。FSD如今只是“辅助”,订阅数字上不了,等于期权说到底也是画饼。
有不少美国媒体批评特斯拉是在“玩文字游戏”,把自动驾驶定义一改,连带降价卖辅助系统,意图明显:就是想刺激一波销量,好看好看的营收数字,为马斯克的薪酬方案保驾护航。可这样做,消费者真的会买账吗?人在乎的是体验,功能没兑现,吹嘘再多都没有意义。很多分析认为,这不光是营销手段,可能还涉及到“诱饵商品”,说是自动驾驶,实际就一辅助,连法律都得改文件,谁敢继续相信?
我们换个角度想,如果特斯拉还是原来的特斯拉,定价高、体验好、创新足、产品有惊喜,是不是占有率下滑会慢不少?可现实是,马斯克一边拿钱,一边对外画大饼,内部研发似乎停滞不前,互联网企业讲求“快节奏”,硬件却慢半拍,外部品牌反而蹭着同样的技术快速迭代,是不是就容易失守市场?
说到底,汽车这行不是互联网那套奇迹,得稳扎稳打。特斯拉靠着马斯克的光环,前些年确实让世界认识了电动车,可如今只靠“明星效应”、“未来承诺”已经不顶用了。消费者成熟了,对“交智商税”的敏感度提升了。不管你是马斯克还是别人,站不住产品、站不住口碑,口号再响也白搭。
当然了,这事儿也不是说特斯拉就此一蹶不振,只是告别了“独食”的时代,要学会怎么和别人PK。你看看现在的市场,能打的车型太多,新能源行业创新有的是,更便宜的、智能的、高端的、实用的,各种定位都抢市场。特斯拉如果不改变战略和产品思路,只靠降价和营销,不仅美国市场,全球范围都可能继续萎缩。
然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特斯拉未来还靠什么抢回市场?现在的FSD技术已经被挑明只能做辅助驾驶,完全自动成了无期限等待,降价卖也不好拉新。公司战略如果还是花式营销,科技创新不给力,一味指望CEO天才光环,市场会不会越来越不买账?要知道当年苹果能守住高位,是靠硬核产品和用户口碑,特斯拉现在是不是该认真琢磨一下产品升级、技术迭代、售后服务这些“老生常谈”?
再想一步,美国以外特斯拉的遭遇更明显。中国市场的比亚迪、理想、蔚来,都在努力做车,欧洲大众、奔驰也是发力新能源,特斯拉要是还是靠“初心”发电,消费者早晚得分流。全球趋势看,美国仅是第一个失守的阵地而已。每个行业的龙头都得有点危机感,不然就是被时代淘汰。
总结下来,这次特斯拉美国市场普通份额大跌,说到底就是市场竞争加剧了,产品创新乏力了,技术承诺几年跳票,用户口碑裂了,全国消费者不再对“未来愿景”付款,政策红利消退,你的马斯克玄学也没那么灵了。消费者变得聪明了,懂得比较、会挑毛病、敢质疑,厂商只有真本事才能守住市场。你喊口号没人信,还是得靠产品和服务说话。
终极问题来了:接下来特斯拉到底会怎么走?是认清现实,脚踏实地补技术短板、丰富产品线、提升用户感受,还是继续画大饼降价忽悠? 市场最终会给答案,消费者的选择不会偏袒谁。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做梦想家的。
想一想,这是不是所有科技行业的必经路?也许,特斯拉的故事,让大家看清了一个真相——创新不能只有梦想,还得落到每一天的实践和体验里。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