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巧前两天,楼下车友群里还炸了锅。原本老段年过六十,考出本子那天还拉着俺喝酒,满心欢喜开车上新开的超市转一圈。结果昨晚饭桌上闷不吭声,追问才知道,年审周期这事儿他给忘了。新规改了——60岁以上的,按现在说法要两年审一次体检证明,听说只要违章没记满12分,周期才能延长。偏偏老段今年去年都忙,一年到头身体证明没提报,出了小区转角就给交警拦下来了。补审加上罚了三百,饭桌扔下一句“岁数大脑子真不好使!”都乐了,喝口啤酒继续埋头吃,倒也认了这个小损失。可别说,有些人还真当老规矩那套用得上,就容易吃亏。
有件怪事发生在小谢家里:说他爸60挂零,原来还做搬运,开B2大货顺手。来新政策,家伙,像上了个“限行闸门”,B1、B2、甚至A照通通不让搞了。小谢抱怨:交警师傅说——62岁还开货车不安全啦?按新规得降本本,想开得办变更。可他爸不懂,直接拖着大货车送货,上路给查到说是“无证驾驶”,三千元不说,还吓够呛,差点还得蹲两天。小谢半嘴半真说:都这岁数了,成天和青年人抢饭碗,也不现实呢。
记得去年年底去汽修行许师傅那里补胎,边上王阿姨开的那辆宝来,副驾底下鼓鼓囊囊装了个升降座椅。许师傅撂钳子就说:老太太,这个你备案没?现在管得紧,搞不好就要被罚。王阿姨一脸苦笑,说前儿子担心她上下车费劲,淘宝买了个还真挺方便,也没想那么多。结果那回出门就被查住了,咔嚓一百五,再让把备案手续带全。小配件要是没闹明白流程,等于白忙活一场。说实话,像助力球、后视镜啥,都得提前跑趟车管所开个证明,师傅说麻烦,却也拗不过规定。
有一回,合作社就有伙计说,旧车加装辅助,备案图个啥——反正觉得自己上路安全就行了。结果后来慢慢传出来,不备案的装置,有个冷知识:保险公司真碰见事故,这一条能拿去推责任。前阵子“老三”那台面包车追尾,也是因为装了移位踏板,没过审,最后保险只赔一半,谁都不敢再马虎了。小道消息,好像江浙那边有些社区协警,查这些零碎比大城市还勤快。
还有冷门的小事,像北京胡同开小车的老魏就碰上了。他那辆富康自动档十几年前就带个手动脚蹬,年检从没人管。可今年体检时候体检站新添了设备,说看你脚部反应速度,有点像做体感游戏。老魏直摇头:人活到这把年纪,安全比啥都讲究,麻烦归麻烦,总比事后出乱子强。一位姓郝的路口协警还说,最近看见老人家加装什么“倒车音爆器”,也得到车管所挂个档,真细。
我自个儿那旧本本,现在60还没到,镇上的维修店师傅早提醒过,等临界线之前一定把品类、车型类降一降,别迷糊。听群里说,有些地方地头蛇还给熟人打小报告,故意让你吃罚单,这社会,规矩慢慢变,消息可得自己掂量。
孙阿姨有一回和邻居聊,差点被忽悠,说什么年审可以网上随便点确认。其实这属于误传,真要是忘了实体体检证明,交警查起来绝不含糊。她最后还是让小区那自称“金牌老司机”的赵师傅带着一起跑趟医院,顺利把手续补了。赵师傅边走边骂:“你们这些老太太可省点心吧,网上弄不行,出事白搭!”
讲真,这三条新规,桌子上一聊都嫌啰嗦,一回到路上、手续、车里边,才知道多跑一趟、多记一个月,能省下不少糟心事。不过有意思的是,小区车友群里,现在有人还专门总结起新老政策对比,碰到冷门车型(比如那种极小众的“老解放”卡车),还特意研究到底归哪一档。说到底,一行行规矩,逼得大家都开窍。可也有不认命的李大爷,老说自己就是开着三轮,也不会被罚。结果这月头,修车铺门口正贴着通知单,老李叨咕着回去料理自己的三轮了。
倒头来,每次和许师傅唠嗑扯到这老年驾照的事,他都咕哝:“有政策比没政策强,变慢点也省得出乱子。”至于车里那台座椅升降器——还在,备案也补上了,王阿姨说反正用着顺手。就这老旧宝来的二手买卖,听说隔壁小区正有人找下家,一问才知道,备案多一纸,价钱多两百。谁能想到,这些老小车的事儿,最后都能和新规扯上关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