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高速堵塞成“情侣锅”,新能源车排队充电等待四小时

凌晨三点偷偷起身出发,本想着走条捷径避开高峰,结果在高速上一晃眼就变成了乌龟爬行,200公里跑了足足五个小时;好不容易到了休息区,映入眼帘的全是端着泡面的车主,新能源车的车主更惨——排队充电,叫号到60号,等了足足四个小时才能搞定充电。这不就是2025年国庆第一天,很多自驾族的真实写照么?“回头又堵的,都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这话冲上了热搜,高速上排队成“鸳鸯锅”,服务区的充电桩前还排着长队,假期出行的“魔咒”怎么还在准时上演?

国庆高速堵塞成“情侣锅”,新能源车排队充电等待四小时-有驾

前年十一,八点出发就堵到不行;去年四点出门还是塞满,到了今年三点一刻再出发依旧堵。这位网友的视频里,连续三年都在高速上堵着,看来高速公路俨然变成了停车场,汽车像蚂蚁似的排成长龙,车子多得连应急车道都挤得满满当当。10月1日清晨五点,江苏刘老庄服务区已经“座无虚席”,杨先生拍的画面里,过道上满是拖着行李箱赶路的旅客,便利店的泡面桶堆得跟小山似的,有的旅客还干脆坐在花坛边上啃面包,“泡面人”这称呼,成了服务区的招牌特色。

比起堵车,更让人着急的,是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难题”。9月30日晚,在京哈高速某服务区,充电桩前叫号器已经跳到六十多号,一位车主无奈地拍视频吐槽:“以为凌晨出发能躲开高峰,没想到充电还要等四个小时,比开油车还累!” 广州回湖北的辰女士也很无奈,她提前半天出发,到了湖南官庄服务区时,充电队伍已排到第四十九号,“整个服务区只有两个充电桩、四个插口,一辆车要充大概40分钟,想插队都找不到位置”。最终她等了三个小时才轮到,加上充电耗时,光补能就耗掉四小时,车里孩子哭着要睡觉,大人只能干着急。

国庆高速堵塞成“情侣锅”,新能源车排队充电等待四小时-有驾

为什么充电桩会堵成这样?答案其实藏在供需关系的矛盾里。平时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几乎没人问津,可一到节假日,变成了“抢手货”。国家电网早就预料到,今年国庆期间,超过三分之一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会满载运行,沈海、长深、京沪高速路段的充电桩尤其忙碌。江苏、浙江、安徽的充电次数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单单江苏一天就有超过72万辆新能源车高速行驶。更关键的是,新能源车的充能效率远比不上燃油车,就算用快充,也得花大概40分钟。交通运输部的数据还表明,假期里新能源车的日均流量达到了1250万辆,占总交通量的近20%,比去年多出30%。这么多车争夺有限的充电桩,排队成为难免的事。

更让车主犯难的,还是“要不要下高速”的抉择。有车主直言,不是不考虑下高速找充电桩,可一来一回绕路又费时,市区的充电桩可能也排队,干脆在服务区硬等算了。这种心态让服务区的充电桩更是“压力山大”,有些地方的充电口还隐隐有“暗病”,原本就紧缺的充电接口竟然一半都坏了,真是火上浇油。网友们的吐槽直戳痛点:“油车在路上堵着起码还能小憩一下,电车卡在那得算算续航,怕是高速上趴窝。”还有人说:“以前还羡慕电车省油,现在看国庆假期开电车,纯属找罪受啊。”

国庆高速堵塞成“情侣锅”,新能源车排队充电等待四小时-有驾

不过这场“充电大战”里,也埋藏着不少解决的办法。比如,今年不少地方都提前“撑腰”救急:南京黄栗墅服务区增加了 12 台 120 千瓦的快充桩,宁波慈城服务区引进了超充桩,功率比普通桩高出八倍,北京京哈高速的充电桩功率都提升到 480 千瓦,十分钟就能把电补满。国家电网还开展了“充到 80%-90% 送优惠券”活动,鼓励车主别占着桩满充。老司机们还总结出一些“避坑秘籍”:比如避开 9 月 30 日 22 点到凌晨,以及 10 月 1 日 10 点到 19 点的充电高峰期,选择清晨 6-8 点或者晚上 10 点以后去充,基本都能随到随充。实在不行的话,建议下高速,离高速出口 5 公里的景区停车场或县城商场的充电桩,基本没人抢,电费还便宜大约三成。

从根本上说,国庆期间高速上的“堵塞”和充电难题,实际上是新能源车普及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成长烦恼”。97%的服务区都装上了充电桩,可面对突然激增的需求,基础设施仍显得不足——不光是充电桩的数量不够,也涉及到充能效率、维护保障和信息互联的差距。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说明,新能源车已经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从城市的代步工具变成了长途出行的选项。这所谓的“甜蜜的麻烦”,正是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国庆高速堵塞成“情侣锅”,新能源车排队充电等待四小时-有驾

临近返程高峰,10 月 6 日到 7 日的10点到21点,又会迎来一轮充电的高潮,沈海、长深这些人气高速依然是主战场。无论是“老司机”还是“新手上路”的司机,或许都该懂得:出行的主要意义,不在于“赶时间”,而是在于“安全到家”。提前规划路线、避开高峰充电,加点弹性,既能少挤点堵车,也能让假期多点轻松愉快。

国庆假期高速公路上的堵点终究会疏通,充电排队的长龙也会散去,可这场“压力测试”留下的思考却不会消失。它提醒我们,新能源车的普及,不只是造出好车那么简单,还得基础设施跟得上,服务也得更加到位。相信过几年,充电桩会变得更加密集,充电速度更快,信息也更通畅,届时自驾开电车,从“找罪受”变成“享便利”。如今,那些还在路上堵着的“聪明人”,也许可以泡碗泡面,耐心等一等——毕竟,家的方向就在前头,安全抵达,比啥都重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