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小米SU7召回,我脑子里的第一个问号就是:“到底出啥事儿了?”现在汽车圈可不比过去,一个新车型上市,风风光光的,大家都是看热闹,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什么风吹草动马上就能上热搜。这次又是十多万辆,这规模一亮出来,哪个车企扛得住?咱不说别的,光账面上,一百一十多万辆,随便一算,纯汽车产量里的“大户”了。所以我得劝大家先别急着扣帽子骂人,咱静下来想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不是小米这车有啥问题,一买就得出事?显然不是。召回这事儿,其实是汽车行业的“家常便饭”,尤其电动车新品牌,谁家没点毛病?不止小米,蔚来、理想、特斯拉,当年都这么过来的。咱先承认,召回听着挺吓人,尤其像现在,大家买车都当自己是“尝鲜者”,一出事难免心里犯嘀咕。但换个角度想,整车OTA远程升级这方式,要是十年前,几乎无法想象。过去发动召回都得开回4S店一顿拆修,有时候还影响工作生活。现在软件调整,躺家里一觉醒来,一堆问题都能消失,是不是有点“未来感”?
这次小米的召回,有意思的地方其实在辅助驾驶,也就是大家说的L2,高速领航那一套,说白了,就是“部分自动开车”。大家想没想过,这东西“智能归智能”,可都是以“辅助”为前提。中国人有时候爱图省心,觉得科技发达了,交给机器操作比自己靠谱。可问题在于,这玩意儿一旦到了极端场景,机器不像人脑那么活络,遇到小说里都不常有的“怪事儿”,就傻眼了。比如一辆横穿的电动车、人穿梭马路、砖头突现之类,自动驾驶系统有可能就识别不清楚。我就问一句:“你真敢把命全交给个还没毕业的‘人工智能娃娃’吗?”
小米这次明确说了,部分极端场景识别和预警不够,驾驶员不及时干预有碰撞风险。说白了,机器还没学会所有花活儿,有时候靠不住。这不只小米,有二十年技术积累的特斯拉都中招过。这背后的问题其实是:“咱们为啥越来越敢把注意力交出去?”难道大家开高速时手脚都不利索了吗?还是出门上路总想着分神玩手机?问这个问题,绝不是单挑用户,而是想提醒大家——智能化是辅助你,不是替代你。
再看小米汽车的回应方式。人家直接OTA升级,还承担所有费用,这点必须得承认,是主流做法,也是负责任表现。现在再去苛责企业说“你怎么能有问题呢”,实在站不住脚。新事物一定会有新问题,就跟刚用智能手机时总觉得容易死机一样,软件优化到一定阶段,一茬茬问题全靠推送解决。治理思路转变了,整个社会也得学会适应,别动不动“出点问题就要打死”。
很多人其实心理有个隐忧,“我买的是不是一锤子买卖?出厂的东西就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告诉你,技术越先进,系统构架越庞大,哪有百分百不出纰漏的?飞机要不要检修?地铁要不要停运排查?比汽车严苛一千倍的它们都这么操作,何况一辆经常跑街的新能源?当年老解放卡车能出问题,就因为它简单,现在智能多了十几万个参数、布满传感器,软件再聪明,出现小概率bug根本不可避免。厂家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愿意承担、愿意自省,比什么都重要。
站在消费者这边,咱得争取权益,没得商量。但同时也要长点心,别什么都全靠“科技爸爸”。现在很多朋友买车,选配置第一条就是:“看L2辅助强不强,是不是全速段?”你说咱们也不是做F1的,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些呢?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心理上的安全感。但真遇到危险,真生死一线,还是你自己能救命。“我开车认识自动驾驶了吗?可机器认识你吗?”其实咱心里清楚得很,这就是个辅助工具,不是你“坐享其成”的保姆。用再好的自动驾驶,自己这双眼睛和一只手都别闲着。
有朋友问:这次召回会不会影响小米SU7销量?都说品牌伤不起。讲真,小米汽车刚起步,要说多少高光时刻,真得靠自己争气。但企业态度摆在这,积极解决问题,哪家新势力没吃过召回的亏?宝马奔驰,大众丰田,上至高端,下到家用,谁敢说自己历来没召回?你去看所有汽车媒体,召回新闻就像天气预报一样频繁。所以别总盯着“召回”两个字不放,那种“要么天衣无缝,要么一地鸡毛”的思路,早该扔垃圾桶了。三十年前咱连合资车都捞不着买的时候,倒是觉得外国技术包治百病,现在中国自己的品牌成为主角儿了,反而苛求“完美无缺”?大可不必。
再深入想一层,为什么这么多新势力都推着强辅助上高速?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家要体验感。路线导航、泊车、跟车、自动变道……你以为是“解放双手”,其实是“再造场景”。大家发朋友圈、拍视频、刷短视频,其实都在打造自己的“车生活标签”。科技、先锋、舒适、松弛,这不就是当下最时髦的消费心理吗?厂家当然得满足。但厂家越升级,应对的极端场景变得越复杂。AI能进步多快,我们自己其实也能影响局面。“用智能,不等于随意;高科技,不等于无脑。”咱就说这句最接地气的,啥叫人车合一?就是你主导一切,机器做后盾。千万别自以为智能车能越过规律。
这场小米SU7召回风波,其实也是全行业的一面镜子。技术升级背后,企业公开透明,用户也应学会科学理性。别让恐惧带节奏,也别放大风险。但凡是个新东西,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咱都知道手机系统到今天还老出漏洞,汽车这种“四个轮子的计算机”,你奢望它永远一次搞定,可能吗?给企业成长空间,监督责权分明,这社会才算健康。不光盯着小米SU7,更要盯着整个自动驾驶浪潮。你敢相信有汽车厂家以后不犯错吗?那才是童话。
最后,还是那句话:“智能化轿车再好,安全感一定是你自己的手动挡。”小米SU7这波操作不能说完美,但起码还讲点负责人话。咱们买车,买的不只是出行工具,更多是信心。希望下次大家看到某品牌又召回时,第一反应不是“坏了坑了”,而是愿意追问一句:“它怎么改进?我能怎么预防?”这才是咱中国用户的新气质。等有一天,这种消息能像刷锅洗碗一样习以为常,才是真正的进步。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