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颠覆物理,大车开出小车感,仰望U7的底气何在?

讲个鬼故事。

你开着一台超过5米3的大轿车,在高速上飙到160公里/小时,右前轮“Duang”一下炸了。

按剧本走,接下来就是失控、翻滚、上新闻头条。

但你屁股底下这台叫仰望U7的家伙,只是车身轻微一抖,方向盘都没怎么偏,就跟压过一块小石子似的,稳稳当当地让你减速停了下来。

你告诉我,这玩意儿是车,还是一台披着汽车外壳的T-800终结者?

说真的,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我后背直发凉。

这不是科幻片,这是比亚迪那帮工程师干出来的真事儿。

这事儿就邪门在,它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大车”的所有认知。

操控颠覆物理,大车开出小车感,仰望U7的底气何在?-有驾

在咱们的经验里,D级轿车,什么S级、7系,那都是后排老板们的移动行宫,舒坦是真舒坦,可你要让司机开着它去劈弯、去玩操控?

拉倒吧,那感觉跟开着一艘船在陆地上冲浪没啥区别,笨重、迟钝,浑身都是“大爷范儿”。

可仰望U7这台“巨无霸”,偏偏活成了个异类。

它不仅快得离谱,那1300多匹马力能把你的灵魂踹出身体,更要命的是,它还灵活得像个猴儿。

你敢信?

一台车长快赶上小巴的D级车,在小区里掉个头,转弯半径跟台大众Polo差不多。

那些让无数老司机头疼的死亡直角弯、立体车库螺旋坡,它一把方向就过去了,轻松得让你怀疑人生。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黑科技”?

其实说穿了也没那么玄乎,就是比亚迪把三样东西玩到了极致,然后像搭乐高一样,拼出了一个怪物。

操控颠覆物理,大车开出小车感,仰望U7的底气何在?-有驾

第一个,叫“云辇-Z”的智能悬架。

你别把它当成普通的弹簧和减震器,那玩意儿太low了。

把它想象成四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液压机械腿”,每个车轮上都装了一个。

路面有坑?

在你屁股感觉到颠簸之前,那个轮子上的“腿”已经瞬间调整,车身几乎是平移过去的,稳得让你能在后排玩叠叠乐。

高速过弯的时候,你以为车要侧倾了,结果外侧的两条“腿”瞬间加力,把车身死死地按在地上,车里的人几乎感觉不到离心力。

这已经不是底盘调校了,这是在公然对抗物理学。

第二个,就是开头那个爆胎救命的功臣,“易四方”四电机技术。

操控颠覆物理,大车开出小车感,仰望U7的底气何在?-有驾

四个轮子,四个独立的电机,意味着电脑可以对每个轮子进行毫秒级的、变态级的精准控制。

动力响应快到什么程度?

传统油车你踩油门,动力要经过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一长串流程才到轮子,总有点延迟。

U7呢?

电门就是开关,你的脚趾头稍微一动,四个轮子瞬间就知道该出多大的力,真正的人车合一。

所以它才能在爆胎的瞬间,通过调整其他三个轮子的扭矩,硬生生把车从失控边缘给“掰”回来。

最后一个,后轮转向。

这技术不新鲜,很多豪车都有。

操控颠覆物理,大车开出小车感,仰望U7的底气何在?-有驾

但把它跟前面那两个“变态”系统凑一块儿,化学反应就来了。

低速时,后轮给你反向转个几度,车屁股一扭,庞大的车身瞬间就变得听话了。

再配合“易四方”解锁的那个原地掉头功能,简直是狭窄路况的“BUG级”存在。

看到这儿,估计有人要说了,这不就是一台被代码和电机堆砌起来的“电子玩具”吗?

驾驶的乐趣在哪?

当所有的侧倾、颠簸、甚至失控的风险都被电脑算得明明白白,我们开车,还剩下什么?

你别说,这还真是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开着U7,你确实会感觉自己像在玩一个真实度极高的赛车游戏,它太完美、太可控了,完美到甚至有点不真实。

它过滤掉了路面上几乎所有的不完美,也一并过滤掉了那种通过方向盘和座椅,感受轮胎与地面较劲的原始沟通感。

操控颠覆物理,大车开出小车感,仰望U7的底气何在?-有驾

但换个角度想,这或许就是汽车进化的下一个方向。

几十年来,BBA这些德国老师傅们,一直在用精密的机械工艺,教我们什么是“操控”。

而仰望U7这样的新玩家,则直接掀了桌子,用一种近乎“作弊”的、属于数字时代的降维打击,重新定义了“操控”这两个字。

它告诉世界,操控不一定非得是“人去适应机械”,也可以是“科技来服务于人”。

所以,仰望U7的出现,与其说是一款新车,不如说是一份战书。

它挑战的,是整个豪华车市场百年来的游戏规则。

当一台中国车,能让你在享受极致舒适的同时,给你前所未有的灵活与安全感,那些传统的德国“老炮儿”们,还能安稳地坐在功劳簿上吗?

操控颠覆物理,大车开出小车感,仰望U7的底气何在?-有驾

这热闹,我看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