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买车的价格,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大家都觉得合资车高高在上,二十万就是入门价;国产车呢,起步价低得吓人,买回来配置一大堆,感觉赚翻了。可是现在你看,合资品牌优惠幅度大得吓人,各种“全场直降,油电同价”,有的车甚至比国产车便宜。反过来,有些国产品牌的小米、理想都敢卖到二三十万,问界什么尊界分分钟上四五十万、七十万。你就说,这是不是有点离谱?
为什么会搞成这样?以前我们买国产车,是为了啥?还不是因为合资车太神气,定价太霸气,恨不得卖车送点外汇回老家。那时候,我们支持国产品牌,希望哪天能把那些合资“恶龙”拍在地上。现在,合资车低头了,国产车反而昂起头了,价格一涨再涨。这难道不是“屠龙者终成恶龙”吗?
是不是这些国产品牌一有底气,也开始飘了?别说,这事儿还真让人想起当年的互联网巨头。想想看,最早的时候打车补贴,外卖满减、视频网站会员都便宜得离谱,抢着补贴拉用户。用户纷纷拍手叫好,都说国产互联网干得漂亮。可市场份额做起来了,开始玩套路——什么会员涨价、自动续费、杀熟,大数据一来比谁都精。用户们慢慢从“薅羊毛”变成“被薅”。现今的国产汽车,这味道,好像也有点熟悉。
可细想一想,情况真是这样么?国产车变贵,真是学坏了吗?
你要说上来就骂国产品牌“变坏”,其实是不公正的。十几年前国产车为什么只能卖低价?因为那会儿动辄进口发动机、外来的变速箱、核心零部件合资说了算。踩个油门都觉得不如人,国产品牌只好加配置、拼价格,用便宜吸引大家,和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拉开差距。
其实那个时候,国产车是真的“配不上贵”。你要买二十多万的国产车,说难听点,是割据品牌情怀,普通消费者也不太认。打死不认账,就是这么简单。但事实是,现在我们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
新能源时代到来,局面真的翻过来了。电池技术、电驱、电控这些新战场,中国品牌开始变成主角。刀片电池、800V高压、自动驾驶、中国品牌干的是全球一流水准。这时候你如果造一台配置拉满、硬件堆满、自研技术领先的国产车,卖个二三十万那是理所当然。能干得过的合资车,基本手里没什么牌了。
其实更直白地说,以前国产品牌是“没有资格贵”,现在是“有底气敢贵”。这没什么可羞耻的,难道中国人造出真正好产品,反而还得赔本卖不成?不能总让别人来收割吧?
再往深里说,世界上就没有哪个大国不拥有属于自己“高端制造”的。如果中国永远只做低端、只拼价格,那中国人永远只能给别人做代工,利润都流到别人手里,谁会给你机会爬到上游?奔驰、宝马成天高端溢价,几十万一辆车,从中国赚走的钱,全用来养他们自己本国的工人、高管、牛哄哄的工程师。你要是想点明白,就得知道中国自己的品牌要冲高端,有啥不好?钱留在自己国家,拉动自己产业链,创造本土就业,这才是根本。
比亚迪一个企业,就养活多少上下游企业?都说比亚迪狂,动不动出新车,有人觉得它贵,但你也得看看有多少难得的核心技术专利、人家在新能源、硬件、软件上的创新。给中国几百万工人创造饭碗,这点利润合着不该他们赚?更别说一旦中国汽车品牌冲出国门,像比亚迪、小鹏、名爵这些在海外卖得比国内还贵。如果这不是中国企业的底气,那什么才算底气?
合资车价格下探,说白了是没办法,是守势。技术拼不过,智能化也落后,消费者认知变化,这个市场结构改动了,只能降价卖车。可国产品牌的价格上扬,是主动选择,是底气的体现。以前的屠龙者干翻恶龙,是为了人人都能买得起好车,也能有属于自己的高端自信。现在你要是还有一批技术领先、配置拉满、体验不输合资的家伙,能卖高价自然要卖高价。如果这都不许,难道还指望中国车厂永远做廉价、没利润的活儿?市场自有规律。你敢卖贵,没人买最后还得降价,不是吗?
所以这逻辑根本不是“变成了恶龙”,而是有资格、也有必要抬头了。高端品牌得自己做出来,不能老让别人垄断。自己高端了,可以创造品牌溢价,价格贵有理,社会意义重大。说到底,有一天中国车是真正有话语权、有面子的,还能靠高附加值去赚外国人的钱,那才叫气派,才算圆了当初的梦想。让老外也为中国创新埋单,何乐不为?
当然,不排除将来有些国产品牌会飘,会玩套路。但这不是价格本身决定的,是市场竞争和行业监管该解决的。只有开放竞争,淘汰落后,鼓励创新,用真正的产品实力去定价,国产车就该昂首挺胸。回头看看我们当初支持屠龙者,为的是什么?最终不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做主,主动拿到好的价格、好的品牌、好的产品,而不是永远做“便宜的代言人”?
现在这一幕,恰恰证明国产品牌苦熬多年,终于杀出了重围。国产车贵,不是无缘无故的涨价,而是实力到那了。合资车便宜,是无奈之下的让利,是份额被蚕食的下场。龙不是永远都那么邪恶,有朝一日屠龙者登堂入室,他也会做得比原来的龙更好。关键就在于,他愿不愿意记得自己的初心,肯不肯继续创新,能不能把这份成绩变成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福利。
于是,我们其实该问:你希望中国车永远是“便宜没好货”吗?还是你想看到有一天,别人也为我们掏高价买单?
你想好了没有?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