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跑行业一圈,发现2023年的新能源市场,合资品牌真的是在偷偷崛起。尤其是广丰刚推出的铂智7,低调中带点狠,它的市场策略让我有点眼前一亮。开上一辆车,坐在车内的质感和细节处理让我想起小时候爸妈开丰田的感觉——很稳,不会让我觉得随时会在高速上掉链子。
我记得有次跟朋友聊天,他是家装公司老板,问我买车了没,我说还在瞎琢磨,反正要能装,又得可靠。他说:听说丰田那底子踏实,能用十几年。差点笑出声——他说的那点靠谱,其实是很多家庭用户的共识,也正是广丰铂智7试图占稳这个市场的位置。
咱们先看它的精准定位:目标用户清楚得很——一类是年轻家庭。朋友小王(35岁,有个半岁娃,今年刚换了新房)就考虑买车给娃用。问我:这车能装得过去吗?座椅舒服不?安全感咋样?我得说,5130mm车长、3020mm轴距,能轻松塞下一堆婴儿车和行李箱,后排还能调到10度角,像个移动的小摇篮。手动调节不难,我说,肌肉记忆很快。他点点头:我还真担心找车的时间都比宝宝睡觉还碎。这不,细节打动的人还是挺多的。
另一批用户,是那些一直信赖合资的老粉,比如我那个丰田迷邻居张叔,因为公司派车,常开丰田,他跟我抱怨:新车虽好,但智能跟不上,现在都城市路况了,自动驾驶都比以前智能多了。这时候,铂智7就符合他的期待:用丰田的动力平台(我猜这是类似于我们玩拼图拼到一半,突然发现拼错了?但确实很踏实),加上华为的鸿蒙座舱(让我想到,像手机升级系统一样,用户用惯了,突然换个新操作就得适应嘛)。这方面不说起码比我看过的那些拼配置车要靠谱多。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它的内饰设计其实挺用心,比如皮质材料的选择、按钮布局,居然都不是那种拼装好坏的感觉。说实话,真心少有的那种用料还不错,尤其是在这个价位段。你们觉得国产自主车的内饰,常常多少有点用料妥妥的,但看着不够大气,但铂智7似乎稍微有点不同。
但我也得坦白——这里我没太细想过一件事:为什么它的智能表现,居然能在客户中引起那么多关注?智能配置堆砌还不稀奇,光是那高压快充系统,能在零下20度用,一点都不吹牛?这是我估算,几乎把车辆的日常使用场景都考虑进去。别的品牌吹快充5分钟充满,但你试着在北方敢不敢等个20分钟?我觉得,真正打动人的,还是它那实打实的用起来方便。
价格也挺妙:25-35万区间,说白了,就是价位平衡点。别看这个区间有Model 3、i3站岗,但大多都偏向智能高配或豪华入门,铂智7就像是那个稳稳的中间土壤。我算个心:用手快用智慧载一家人,一年下来的用车成本,估算只要3-4块钱一公里(油、电费、保险等平摊),比起那些单纯追最多配置的车,真的是看似便宜,实际稳妥。
而且,它送的三电终身质保、4年免费保养,算是给了用得安心的订金。你们觉得,这样的价格/品质比例,够吸引人吗?我觉得是的。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广丰这次真的在找那条合适的路。不燥不浮,只拿实用做文章——但就像我说的,为什么目前合资车还能找到市场?我猜测,还是因为信赖两个字。我们惯那份品控、稳定、靠谱,其实就像老林做菜,不喜欢太花哨,只求香味纯正。
我不确定,这个市场未来会不会变成智能+空间+性价比这三宝的天下?合资品牌怎么才能兼顾传统优势和新趋势?有时候我觉得,这个行业就像拼拼乐,拼得不是拼配置多豪华,而是拼你用着顺不顺手。毕竟,啃硬骨头的感觉,就是放在手里那块心头肉。
说到这我还想问一句:你们会不会觉得,能不能用每天上班、带娃、偶尔自驾这几件事,衡量一辆车是否合适?毕竟,车不只是要看参数,更要看它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能帮我省事。
明天我打算带着车跑一圈,学点生活化的使用场景。搬家时怎么装东西、堵车时的智能辅助、或者是咱们常在高速上遇到的大货车挡路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特殊场景,希望我试试的?小细节,最能放大你的心情。
这车的硬核能不能打败新势力的花哨?我还得再看看油耗、维护成本。你要和我说,联系真的是算出来的?那我倒觉得,最后决定的不是数,而是感。你在座位上那一瞬间,有没有那种这个就顺眼的感觉?
不知道这个思路,能不能帮你找到点启发——或者又让我多跑几圈,看个不一样的细节。你说,车就这么回事,是不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