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混动SUV市场,这片看似宁静的水面,如今涌动起了新的波澜。宋PLUS DM-i曾以“中年人首选”的姿态稳居一隅——成熟可靠,技术扎实,口碑如老酒。但硬币的另一面,捷途山海L7 PLUS却悄然举起“旅行小房车”的旗帜,以预售价13.99-18.99万元(限时权益价更是低至12.99万)杀入沙场。消费者的选择题瞬间变成了“老大哥宋PLUS DM-i”VS“新晋者山海L7 PLUS”,两者孰优孰劣,笔者决定从空间、智能、舒适、动力四大维度仔细剖解,看看这个市场的“新欢旧爱”是否真的雌雄难辨。
首先空间维度上,山海L7 PLUS明显是个“身材派的狠角色”。4810毫米的车长加上1930毫米的宽度、1705毫米高度和2820毫米轴距,把宋PLUS DM-i的4775/1890/1670/2765mm规格无情碾压。大空间不是吹出来的,用实际乘坐体验说话,179cm身高的乘客后排坐着,比宋PLUS DM-i能多伸出腿还能伸手试头顶。再说座椅组合——32种搭配和4种躺平模式,一边是灵活多变的“空间魔术师”,一边是宋PLUS DM-i那标准化操作,谁更懂家庭用户?显然捷途想让“空间自由”成为标配。
智能系统这块,宋PLUS DM-i主打智能平权,配备DiLink 4.0与15.6英寸LCD中控大屏,车机功能丰富,实用但略显传统。而山海L7 PLUS的TOUROS 3.0则整合了AI语音大模型:“规划周末亲子游”一句话,智能系统能自动规划路线,预订门票,仿佛请了贴身管家。这种“主动式拟人服务”,直接吊打宋PLUS DM-i的指令式逻辑。如果比喻,宋PLUS好比按部就班的帮手;而山海L7则是未卜先知、把一家老小行程照顾妥当的阿姨。
再聊智能驾驶。山海L7 PLUS搭载猎鹰500,可支持毫米波雷达、城区和高速NOA全场景泊车,虽然有些功能需靠四季度OTA升级完善,但技术路线明显更激进。宋PLUS DM-i的DiPilot智能只支持自适应巡航、高速NOA和自动泊车,但遇到城市复杂路段经常需要人工补刀,自动化程度稍逊。如果说两个系统都是在城市路口头铁通关,那么后者明显更容易卡关。
舒适性方面,山海L7 PLUS把“家里的大沙发”搬进了车里,12层结构加20毫米舒适发泡,让臀部和背部都觉得被温柔托起。不只是座椅,电磁悬架也用上CDC调节,无论是减速带还是碎石路,都能瞬间过滤大部分振动,坐起来就是一个字——稳。宋PLUS DM-i的座椅为仿皮包覆,内部饱满度略逊,前排虽有加热通风,但舒适体验一比较,差距立现。悬架也只是常规配置,遇上连续颠簸路段,余震传到屁股上的概率远高于山海L7 PLUS。
动力和续航,则各有千秋。山海L7 PLUS的鲲鹏C-DM系统,1.5TGDI发动机+双电机,综合功率265kW,性能比宋PLUS DM-i的1.5L发动机与单电机组合要高。两车都属于插混,但续航层面,山海L7 PLUS的CLTC纯电续航达220km,宋PLUS DM-i为160km。用40km通勤标准算,山海L7 PLUS可一周纯电出行,省下不少油钱。综合续航,山海L7 PLUS能跑1700km,比宋PLUS DM-i的1500km多出两个北京到青岛的距离,长途自驾不用再为充电发愁。
其实,捷途山海L7 PLUS用“空间越级+智能进化+动力革新”的组合拳,狠狠敲打了家庭用户的痛点。灵活座椅布局照顾了多人口家庭的细致需求,超长续航降低了日常成本,CDC悬架与舒享座椅让出行变得像在家一样舒适。而宋PLUS DM-i固然凭借长期积累的混动技术、广泛的售后网络稳居老牌地位,但在产品迭代速度与智能体验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那么捷途山海L7 PLUS能否真的逆转宋PLUS DM-i的局面?这还得交给市场和用户投票。毕竟,老牌的优势不容小觑,新秀的野心也不易低估。一场关于空间、智能、舒适与续航的战役才刚刚开始,谁最终能入选更多家庭的车库名单,还看接下来风浪如何起落。而对用户而言,选择变多,体验变好,才是真正的赢家。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