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返乡季,不少朋友已经在规划着后备箱塞满年货、车载导航设定回家的路线。最近在车友群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被大家反复讨论:出发前到底要不要特意去4趟4S店做保养?有人觉得“车子刚做完保养没多久,跑长途完全没问题”,也有人担心“要是半路抛锚,年货都来不及送到家”。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得看你的车况和路线。我身边就有两个真实案例:去年春节,同事小李开着一辆刚提半年的新车从杭州回哈尔滨,临行前发现还差300公里就到保养里程。他果断预约了4S店,结果路上遇到暴雪,发动机低温保护功能稳定启动,防冻玻璃水也没被冻住。而另一位朋友老张开的车已经6年没换过防冻液,在山东境内玻璃水喷口就被冻住,最后只能靠边停车用保温杯里的热水解冻,差点误了年夜饭。
一、这些情况建议提前保养
如果你属于以下三类车主,建议出发前做个保养更安心:
1. 新车首保在即:现在的汽车质保条款里,白纸黑字写着“必须按手册规定保养”。比如手册要求5000公里首保,而你现在里程表显示4800公里,返乡单程就要跑800公里的话,超过规定里程可能影响质保权益。就像网购商品超过7天无理由退换期,厂家完全有理由拒绝免费维修。
2. 南北温差超20℃:从温暖湿润的广州开往零下30℃的漠河,防冻液的冰点、玻璃水的耐寒指数都要调整。南方常用的0℃玻璃水到了河北就可能结冰,这时候提前换上-25℃的防冻型玻璃水,就像给爱车穿上保暖内衣。有个冷知识:东北老司机常备两壶玻璃水,普通型和防冻型会根据气温切换使用。
3. 半年没做检查:车辆就像人体检,长期不检查容易埋隐患。上周陪朋友去4S店,师傅用内窥镜检查出他刹车片只剩3毫米厚度,这个厚度跑长途就像穿磨破底的鞋子爬山。特别要注意胎压监测,去年春运期间某高速路段30%的事故都是胎压异常引发的。
二、这些情况不用特意保养
但也不是所有车都需要挤进年前保养高峰:
1. 刚做完保养三个月:如果上个月才换的全合成机油,完全可以跑完返乡路程再保养。全合成机油寿命普遍在1万公里以上,矿物油也能坚持到7500公里。就像新买的手机没必要天天充电,过度保养反而浪费钱。
2. 只跑短途返乡:家住200公里内的朋友,完全可以在年后做保养。有个计算公式值得参考:保养周期=厂家建议里程×1.2。比如建议5000公里保养的车,实际跑到6000公里也不会有大问题,发动机没那么娇气。
3. 会自己动手检查:其实7成常规检查项目自己就能完成。打开手机电筒检查轮胎沟槽深度(低于1.6毫米必须换),用矿泉水瓶自制量杯测防冻液液面(介于MIN和MAX之间),雨刮器喷水角度调整到不遮挡视线,这些实用小技巧在短视频平台都能学到。
三、年前保养的隐藏福利
现在预约保养其实能捡到不少实惠:很多4S店推出“返乡套餐”,198元就能享受23项安全检查,包含底盘螺丝加固、灯光系统检测等增值服务。上周我在上海某品牌4S店还见到,保养送车载应急包的活动,里面反光背心、搭电线、拖车绳三件套就值回票价。
有个省钱妙招分享给大家:如果只是需要换防冻液或玻璃水,完全可以在电商平台购买原厂配件,到小区附近修理店更换。某东上-25℃防冻玻璃水4瓶装才39元,比4S店便宜一半。不过要认准冰点检测报告,去年有车主网购到假冒防冻液,结果在河南境内就结冰了。
四、不做保养也要做的检查清单
就算不打算做全套保养,这5项检查务必要做:
1. 轮胎健康度:带枚1元硬币插入轮胎花纹,如果能看到硬币边缘的菊花图案,说明胎纹深度不足2毫米。
2. 刹车灵敏度:空旷路段时速60公里急刹,制动距离超过20米就要警惕。
3. 灯光完整度:让家人帮忙查看所有灯光,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后雾灯。
4. 随车工具包:三角警示牌、千斤顶、备胎一个都不能少,建议加装胎压监测仪。
5. 液体储备量:玻璃水加满,机油尺擦净重测,冷却液补充至中线。
最后说个暖心故事:去年春节在沪陕高速,遇到位开老捷达的大叔,他后备箱装着给女儿带的30斤腊肠,却因为没检查电瓶导致车辆趴窝。后来我们用应急启动电源帮他点火时,他念叨着“要是出发前花10分钟检查下电瓶就好了”。其实车辆保养就像给家人准备年货,多一份细心,就多十分安心。
(温馨提示:部分品牌4S店春节期间值班表已公布,建议提前致电确认营业时间。通过品牌APP预约保养可享优先通道,比现场排队节省2小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