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丰田说要搞2026款新车,这事儿听起来特别有道理,未雨绸缪,高瞻远瞩,为用户画一张未来的大饼。
但讲真,我现在一听到“未来”这两个字,太阳穴就突突地疼。
2024年还没过一半,你就开始聊2026年的故事了?这不叫战略,这叫玄学。这操作,跟十几岁的时候我妈让我存钱,说以后娶媳妇用,是一样的。道理都懂,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仿佛我的人生直接被快进到了结局。
车企现在都卷到这个地步了吗?开始打期货战争了?下一步是不是要开始卖2030年的购车意向金,附赠一个可以传给孙子的NFT?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一个完全不“未来”,甚至有点“过去”的故事。
台州有个89岁的大爷,叫柳兴发,他手里有一张泛黄的名单。
名单上是467个名字,第一批垦荒队员。
什么叫垦荒?就是1956年,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被扔到一个叫大陈岛的破地方,那地方刚被炸过,房子都是烂的,地是荒的,整个一大型末日生存游戏现实版。
柳大爷就是第一批玩家之一,20岁,热血青年,开局装备只有一把锄头。
他们的KPI很简单,活下去,让这个岛活下去。
你看,这就很有意思了。
一边是2026年的PPT,告诉你未来有多智能,座舱有多科幻,自动驾驶能让你在车里吃火锅。
另一边是1956年的锄头,告诉你今天不把这地瓜种下去,明天所有人一起饿肚子。
哪个更真实?哪个更残酷?
我觉得,所有车企的产品经理,都应该被拉去看看柳大爷那张名单。
那上面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用户需求”。他们的需求不是更大的屏幕,不是更快的零百加速,而是能住的房子,能填饱肚子的粮食,能出海打到鱼的船。
这叫什么?这叫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第一层,物理层。
现在车圈的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了,是掀桌子式的黑暗森林。我不过了,你也别想活。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就敢降一万八,后天就有人敢直接送车。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有些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D都没放过。
在这种“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修仙式竞争里,大家都在卷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卷自动驾驶谁家吹得更响,卷谁家的CEO更会演戏。
但是,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的中年人,真的,我有点累了。
我越来越觉得,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英伟达,而在中国四线城市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你的AI能算得过一个不讲道理、随心所欲变道、突然刹停的大爷吗?算不过。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这就是现实,现实不讲逻辑,现实只讲结果。
柳大爷他们当年在岛上,没人跟他们讲“顶层设计”,没人跟他们聊“生态闭环”,他们想的很简单,种树,种地瓜,学捕鱼。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些东西,才能让大家活下去。这种思维,放现在叫什么?叫第一性原理。
说起来,我楼下那个卖煎饼果子的大爷,手速也练了三十年了,那摊饼的技术,我觉得马斯克看了也得沉默。
车企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离地太远了。他们把自己包装得像个科技公司,玄学公司,就是不像一个造车的公司。
奔驰为什么能卖那么贵?因为它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不是内饰,是那个三叉星标。买它的人,买的不是一辆车,买的是一种“对,我就是比你强”的信仰。这是品牌玄学,你得认。
特斯拉为什么一堆毛病还有人买?因为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能给你讲一万个买特斯拉的理由,每一个都跟车本身关系不大。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这些品牌,才是最好的道场住持,因为他们不是在设计一个产品,他们是在经营一个道场,让信徒们找到归宿。
而大部分车企,还在苦哈哈地堆料。加大加大加大。屏幕加大,电池加大,优惠券加大。仿佛只要把所有东西都给你,你就会感动。
妈的,这才是真朋克!
但柳大爷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最有力量的,不是“我全都要”,而是“我就要这个”。
我就要活下去。我就要把这个岛建起来。
六十多年,柳大爷从一个20岁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快90岁的老人。岛上的小树苗长成了大树,荒地变成了旅游景点。他手里的名单,有的人已经不在了。
这份坚守,比任何华丽的PPT都重。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拿垦荒精神去对比车企,是不是有点欺负人了。是,确实是。
但讲真,现在车企也确实不容易,前有特斯拉这个雷电法王,后有小米这条鲶鱼,谁都得疯。它们发布2026年的规划,可能也不是想骗你,就是给自己画个饼充饥,不然怕今天晚上就饿死了。
所以说到底,柳大爷的名单,跟广丰的PPT,哪个对我们普通人更有用?
答案是都没用。
我们只关心下一辆车能不能便宜两万块,送的脚垫质量好不好。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真实。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