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视界丨改变中国汽车设计:到时候了

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做了一件好事,举办了一场名为“看见中国汽车之美”的汽车造型设计专场主题论坛。协会副秘书长柳燕邀请我做一番解读。这让我感觉有点小难度。汽车的三电、智能化还是底盘操控技术虽然也很复杂,但毕竟是物理层面的,一是一,二是二,但造型设计属于软实力,萝卜茄子各有所爱,要讲出点道道来,难!

围墙视界丨改变中国汽车设计:到时候了-有驾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作为这次造型设计专场主题论坛的承办方,他在当天的论坛上说:以目前中国汽车的发展规模、速度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而言,我们的汽车设计水平到了引领世界潮流的时候了,到了诞生自己的世界级设计大师的时候了,到了推出世界级工业设计大奖的时候了。

尹董事长提出的三个“到时候了”不是完成时,甚至连现在进行时都有点牵强,准确说是将来时。这就是中国语言的魅力,“到时候了”是一种认知,是老汽车人的一种自我鞭策,是一个目标,是一种希望,是从量变到质变给出的一个主观判断的临界点。 我这么解读多少有点消极。但事实是,当下最火爆的品牌叫作“保时米”。当人们刚刚从油车时代,众泰创造的“保时泰”的幻境中苏醒过来,以为终于有点免疫力了,可以直起腰来自尊自爱自强的时候,又被一股更大的潮流裹挟,并彻底沦陷在超越豪华的梦境里。

事实上,眼下的汽车市场,有多少版本的库里南、迈巴赫、帕拉梅拉、路虎卫士?一位我尊敬的中国汽车设计师无限伤感的问我,今天人们还在意好的设计吗?在一个单纯追求销量爆款的年代,设计师是一个危险的职业,最正确的做法当然是抄作业,只要不是100%的抄袭,尚有0.1%不一样,就可以致敬原创,义正辞严的引领时尚潮流。

文化人许知远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调侃说:“审美的偏狭是一种智力的缺陷”。让大众的智力出现缺陷是流量算法时代,信息茧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欧美的设计师又一次组团来中国淘金了。原大众集团设计总监约瑟夫•卡班加盟了上汽,原法拉利、兰博基尼设计师胡安马•洛佩斯加盟了小鹏;比亚迪有沃尔夫冈•艾格,前奥迪设计师;理想有本杰明•鲍姆,原路虎、保时捷设计师,甚至红旗有贾尔斯•泰勒,原劳斯莱斯设计师。太多了,数不过来了!

这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师们真能点石成金?这个很难说,但这么多车企不约而同重金聘用,说明中国汽车开始真的重视造型设计了,但方法有点急功近利,老想走捷径,一口吃成胖子。

Chris Bangle全球著名汽车设计师、前宝马集团设计副总裁。在中汽协主办的这场论坛上,他作为嘉宾有个很长的发言,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汽车设计绝非简单地给四个轮子披上金属外衣,或给方向盘裹上真皮。"汽车设计是为人造机器注入产品人格与气韵。"

这句话说的很有大师范儿,什么是气韵?美国汽车的设计风格和漫威、好莱坞的气韵相同,喜欢肌肉猛男;日本汽车的设计总能在奥特曼等动漫作品里找到影子,或圆润或线条锋利,你会发现日本车和奥特曼的气韵也是相连的;欧洲汽车的设计多元化一些,但离不开极简的包豪斯传统,以及哥特式的传承。

中国汽车设计的气韵是什么?这个太博大精深了,我们有5000年的文化积淀,有56个民族的血脉演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有琴棋书画医药天文。那些欧美设计大师们隔靴搔痒,怎么可能理解中国的山水画从来只是把点线面作为手段,来呈现意境,展示或恢宏、或深远、或磅礴、或大气。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他在当天的论坛上说,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赋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我们完全能够诞生出极具魅力的世界语言,演进出独特的品牌DNA,与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之间形成交融。

秘书长的发言高屋建瓴,他和尹同跃董事长说的三个“到时候了”前后呼应,一个讲的是中国汽车设计从哪里来,一个讲的是中国汽车设计到哪里去?从中华文化来,到引领世界去。这才是中国汽车设计的正确路径,一味的走捷径,一味的拾人牙慧,中国汽车设计是没有未来的。所以,做出真正的改变,的确到时候了。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