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丽梅 张硕 北京报道
本田汽车宣布调整其电动化战略投资规划,将去年制定的2030年前在电气化和软件技术领域的投资总额从原计划的1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996.7亿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97.83亿元)。5月20日,本田汽车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这则消息。
“由于电动汽车市场扩张放缓,我们预计2030年本田汽车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将低于我们此前设定的30%目标,可能会下降到20%左右的比例。”三部敏宏表示,“目前市场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比较旺盛。本田汽车将把混合动力汽车定位为在电动汽车普及过渡期发挥关键作用的动力系统,并进一步增强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线。”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按照最新的战略规划,本田汽车将力争到2030年前将汽车总销量提升至360万辆以上,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目标为220万辆。
将削减3万亿日元电动汽车投资
鉴于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日前本田汽车宣布公司将暂停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推进的约15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及电池大型生产基地的投资计划。
几乎在同一时间,本田汽车再度宣布其将对电动化转型战略进行调整:公司已经敲定将电动汽车投资从此前的计划中削减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98.87亿元,约合207.57亿美元)。
“我们认为电动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最佳解决方案。基于这一信念,本田汽车做出了向电动汽车普及迈进的战略决策,并正在通过各种举措不断推进。然而,汽车行业的环境瞬息万变,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电动汽车市场扩张放缓。为了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本田汽车将重新调整汽车电动化战略,以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进一步提升纯电动及混动车型竞争力,并且通过重新评估动力总成产品组合来加强业务基础。”三部敏宏在会上表示。
据三部敏宏透露,本田汽车计划从2027年开始的四年内在全球推出13款下一代混动车型。不过,本田汽车仍坚持BEV战略,2030年后纯电动汽车仍是其核心支柱。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本田汽车将2025—2030年视为公司的“技术打磨期”,计划通过“Honda 0系列”以及其他相关产品逐步完善电动化布局。
记者获悉,接下来,本田汽车将对其独创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及e:HEV混合动力平台进行全面升级。通过扩大发动机最高效率运行范围、提升混合动力单元驱动效率,本田汽车小型与中型e:HEV系统将实现全球最高效动力总成目标。结合新一代系统,本田汽车力争将下一代e:HEV车型的燃油经济性提升10%以上。
而为了进一步强化混合动力车型的成本竞争力,本田汽车正通过三项核心举措降低关键零部件成本:与供应商联合开展创新研发、优化生产流程效率、推进电池与电机等部件的跨车型通用化。基于销量增长与成本优化,本田汽车下一代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将较2018年上市车型搭载的混合动力系统降低50%以上,较2023年上市车型搭载的混合动力系统降低30%以上。
北美市场是本田混合动力车型的主战场。针对北美市场对大型车(高空间需求、强载货能力)的持续需求,本田汽车正在开发新一代高性能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将兼顾驾驶性能、牵引力与环保表现,计划于未来几年搭载于新上市车型。
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深刻调整让处于变革期的汽车行业需要对新的变化有更高的敏感度。
三部敏宏称,本田汽车正在着力推行弹性的供应链战略,这一战略不易受到需求波动(例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之间的转换)或不同国家政府政策变化等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
“在电动汽车普及速度预计会出现波动的初期,本田汽车将建立灵活的生产体系,根据需求和销售策略优化生产。这将主要通过可同时生产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混装生产线来实现。为了应对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中长期向电动汽车的转变,本田正致力于通过优化供应能力和配置,包括有效利用现有资产,确保电动化零部件(尤其是电池)的稳定供应。”三部敏宏说。
此外,本田汽车还将不断强化灵活的生产体系,确保生产车型在各工厂之间快速转移。该体系使本田汽车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生产分配。在坚守“本地生产本地消费”承诺的同时,本田汽车将继续强化供应链,以应对市场的突发变化。
盈利能力遭受关税冲击
本田汽车调整其电动化转型战略与其当前的财务表现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近日,本田汽车披露的2024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本田汽车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2%至21.6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862.79亿元),然而其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2.2%至1.2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5.9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24.5%至835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18.58亿元)。这是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
“尽管从全球市场来看本田汽车的摩托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增长强劲,但由于中国市场销量下降以及研发费用的增加,2024财年本田汽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4.5%。”本田汽车方面表示。
受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销量下滑影响,2024财年本田汽车全球汽车销量为371.6万辆,同比下降9.6%。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本田汽车在亚洲市场的销量为118.2万辆,同比减少46.9万辆。
受美国特朗普政府汽车以及零部件关税政策影响,本田汽车方面认为2025财年仍将充满挑战,预计2025财年公司将面临约6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5.17亿元)的关税成本,相当于2024财年营业利润的近50%。同时,公司营业利润将为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0.16亿元),同比下滑58.8%,净利润将下降至2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5.03亿元)。
“我们认为这是最坏情况的预测,目前来看关税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三部敏宏指出,为缓解关税带来的影响,本田汽车将削减成本,并将更多的生产转移到美国,包括五门版思域混合动力车和部分CR-V SUV的生产。
当前,为应对市场压力,不少车企正在通过“抱团”的方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三部敏宏在会上透露,虽然本田汽车与日产汽车的合并谈判已于今年早些时候破裂,但两家公司仍然存在技术方面的合作。“尽管汽车行业处境艰难,但我们会通过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去寻找新的增长方向。”
此外,记者了解到,本田汽车方面还将采取其他举措去缓解关税政策压力:首先通过供应链本土化调整,推进墨西哥及加拿大产零部件向美国转移,并依托《美墨加协定》(USMCA)原产地认证标准重构生产布局;同时深化与供应商的战略协作,针对原材料采购、物流方案及生产工艺开展联合成本优化。面对美国市场通胀压力,本田汽车将建立动态定价机制,通过终端价格传导覆盖一定的关税成本。此外,本田将强化摩托车、发电机等非汽车业务的盈利稳定性,通过多元化业务组合对冲汽车业务风险,目标将非汽车业务利润贡献率从当前的28%提升至35%。
记者还关注到,受燃油车需求萎缩以及本田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方面存在劣势影响,2024财年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34%至78.6万辆。
三部敏宏透露,在2025财年,本田汽车将在中国市场推出限时“一口价”促销活动,以此降低消费者的购车门槛;同时,本田会加快推进技术本土化战略,与中国AI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展开深度合作,计划于年内通过OTA升级推送智能系统。此外,本田汽车还将聚焦产品线优化,2025财年将推出两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加速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转型进程。值得一提的是,2025财年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投入将同比提升20%,供应链本地化率目标提升至80%。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领先全球市场发展,这意味着跨国车企必须重新定义中国市场和战略。
本田中国本部长五十岚雅行上个月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本田汽车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速转型:一方面,通过与宁德时代、华为等本土企业共建供应链体系,将新一代固态电池量产周期缩短30%;另一方面,以“中国速度”重构产品开发流程,将传统48个月的车型研发周期压缩至24个月。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