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杭州1.4万多辆网约车要被注销的事,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事到如今,杭州的网约车市场已经卷成啥样了,还不是大家有目共睹?41万司机,14万辆车,你往马路上一看,一会儿一辆绿的,一会儿一辆白的,这么多网约车拼命拉活儿,路都快不够跑了,还能指望钱赚得多?这回交通局来这么一刀,1.4万辆车直接拟注销,其实,大家心里想不想说一句,很久没见这样的雷霆手段了?
但,交通局这波操作,真的能缓解司机的压力吗?咱们要不先想想,他们为啥突然整这么一出?是市场饱和逼出来的,还是要给剩下这些司机一点活路?我觉得两者兼有。其实,事情搁到咱们老百姓自己头上,大家天天为了多接一单累得够呛,都清楚市场早就饱和到堵车,结果还不时听说新的司机和新车一茬接一茬地进来。这不就是抢饭碗吗?你不是为了挣钱吗?别人也赶着加进来挣,大家最后都挣不了几个钱。
咱们不妨扪心自问,网约车市场这么多年一路狂奔,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谁先进去,谁赚第一波”?等到后头的人还没踩到点,市场就已经快被吃干榨净了。像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市场大蛋糕固然大,但咱们中国人口太多,路上每个人想多分一口,蛋糕再大也经不起天天分。哪怕你拼命,一天到晚只想多跑几单——最后呢,没几个人能赚几个钱,辛苦还跟着多。现在取消1.4万辆车证,根本上能改变啥吗?
我倒觉得,这其实跟收割和调控没啥两样。你看这几年的趋势吧,“互联网+出行”刚起来那会儿,大家一窝蜂抢网约车司机资格证,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新门路,比守着旧厂子强多了。结果几年一变,资格证发着发着,14万辆车、41万司机就这么悄悄落地了。真有人问过市场能不能吃下这么多司机吗?公司顾不上,大家也只是自家顾自家,都希望自己能拿到资格证跑几天好日子。可现在呢,供过于求,活儿被分成渣渣,实力再强的老司机,也得在红绿灯口愣等,抢单跟抢头彩似的。刚进来的新司机呢,还以为能赚大钱,结果发现全是水漂。输家是谁?不就是大多数开车拉活的司机吗?
而且这次1.4万辆车说注销就注销,你要是司机,是不是和买彩票一样,知道自己会不会被点中吗?不少人都得提心吊胆,今天你不在,明天也不敢说没自己份。这叫什么?典型的“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结果谁都捞不着好处。如果说当年大家觉得,网约车行业“活不完”的神话能一直延续下去,那现在无非是现实又狠狠扇了大家一巴掌——泡沫总有破的时候。
这种泡沫破了怎么办?其实我觉得挺简单,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开始,平台公司收割一茬又一茬司机,中介搞培训的,卖车租车的,还有保险公司,全都跟着蹭热度。一旦市场出乱子,羊跑多了、不产奶了,马上就甩包袱、调整市场。这14万辆网约车,砍掉1.4万辆,表面上是优化结构,本质还是不想行业因为太“臃肿”崩盘罢了。那剩下的司机是不是就能赚到钱了呢?我看未必。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竞争永远都在,咱们中国还是太多人指望这碗饭吃。
而且,这次交通局出手,也未必是想完全替司机考虑。退一步讲,他们可能也有被市民、媒体催促的压力。“城市打车难”“交通拥堵”“安全隐患”这些理由一来,肯定还能找到更多的依据来下指标、做动作。可是事已至此,真正关心司机生计的人,有多少?
说到底,司机朋友最纠结的,还是“突然就轮到我了吗”。实话实说,无论谁留下来,竞争都只会越来越难。对城市治理来说,这不过就是用行政手段压压风头,让表面上看起来更加“规范、有序”。可对于大多数刚刚花钱买了车,备好材料的司机来说,这等于是刚搭车进了市场,牌桌还没捂热呢,牌被直接收走了。你说你不难受吗?
更让人扎心的,还得说说这个“行业调整”。行业需要调整,这是没错,可什么行业不是经过几轮血拼,再剩下一批能熬住的?当年出租车市场也差不多,后来还不是垄断成一潭死水,打车变贵,乘客有意见,司机依然艰难。网约车进来原本是要破局的,但这两年看,平台一涨价、补贴一断,司机变成了最弱一环。照这样调下去,最终活下来的,恐怕也得是少数资格老、规则懂、体力好的老司机。这些新进来、还指望靠门槛低捞点钱的人,迟早要集中出清一把。
有些人可能会问,那还值得继续在行业混吗?如果你现在还想着靠网约车发家致富,我劝你不如早点想点别的出路。这行业已经过了“躺赚”的风口,剩下的只会更拼、更多套路,更难上加难。即便有部分“优胜者”,收入也会被平台抽成、各类罚款、油费折腾得所剩无几。再说了,大城市买车的成本、油钱、保险、修车,每一项都能让你“辛苦钱”缩水,最后落进自己口袋的,就是每个月交房租那点“保底”。
你看那些天天喊着行情越来越差的老司机,哪一个不是感受到生存压力?还有人以为市场调整能让利润上来,我看有点天真。行政手段削减车辆是一时的,平台自己能不能厚道一点?会不会减少抽成,规范玩法?要真做到“让司机多挣点”,行业不良风气才会逐渐改善。可惜现实往往不是这样,平台追求快速扩张,不断吸引新人,卷到最后把大家都折腾劳累,成了最典型的“你死我活”。
说到底,这次杭州网约车取消车证,更像是行业大洗牌的一步。很多人以为以后能借调控活下来的司机就能发财,但吃过苦的人都懂,门槛上升只是让少数人还留在牌桌上,大部分人终究只是“过客”。回头想想,这行业发展的几步,无不印证了一句话——“红利总是短暂的,留到最后的人,未必是最吃香的。”
你说,这1.4万辆车证注销,能不能拯救司机的日子?我的看法是,效果有限,行业的难题不是靠硬砍一刀就能解决。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规则变了,只是让一部分人更早下船罢了;船上的人并不会因为人少点,饭就变多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人啊,总得为自己的饭碗精打细算。网约车司机身上这点“微利”,还靠拉活拼夜拼出来的,未来还能不能靠这谋生?我觉得,想靠这碗饭长久吃下去,得本事强、运气好,还得大环境撑得住。但这三样,哪个都不容易。所以啊,大家都该多想一步:你是打算在浪头上拼一把,还是打算早点退出来找稳饭碗?这道题,留给所有为生活奔波的人,自己去想明白吧。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