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智驾当无人驾驶!官方警告:扣3分罚200,后果自负!

这桩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最近,车圈里有个动静,让不少车主,尤其是那些对“智能驾驶”充满好奇的朋友们,心里多少有点没底。

不是说这科技本身不好,而是有些人,把这“聪明”的辅助,误当作了“全自动”,这下好了,不仅可能让钱包“瘦身”,还得乖乖去“学习班”,给自己的驾照“添点彩”(记3分)!

想想这年头,开车这门手艺,有时候比你手机玩得溜不溜,都来得实在!

别把智驾当无人驾驶!官方警告:扣3分罚200,后果自负!-有驾

这事儿,还得从8月13号说起。

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手,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这文件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给车企划了条线:得把安全提示和使用说明做得明明白白,核心就是要大家清楚:别把咱给你们加的“辅助”,当成“无人驾驶”来使!

不然,一旦出了状况,那责任,您可得自己担着。

说起来,这也不是官方第一次敲响警钟了。

早在今年7月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就在一次公开场合明确说了:现在市面上那些所谓的“智驾”系统,离真正的“自动驾驶”,那还有不小的距离。

它们更像是个“副驾驶”,真正握着方向盘、控制车辆方向和速度的,永远是那个坐在驾驶位上的人,他是最终的、唯一的责任主体。

这话说得够明白了,对吧?

简单来说,就是你就算打开了那些看起来特别炫酷的辅助驾驶功能,比如让车自己保持在车道里,或者跟前车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但只要你双手离开了方向盘,眼睛也瞟向了别处,比如低头去捡掉在地上的手机,或者去看看后座的孩子,一旦发生了意外,那交警叔叔的罚单,你就得心甘情愿地收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里头,早就写得清清楚楚:任何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都是要被处罚的!

轻则警告,重则罚款20到200块,再加记3分。

要是更不幸,造成了交通事故,那可就不是罚款记分那么简单了,还得依法承担责任,情况严重的,可能还要担负刑事责任,犯了交通肇事罪。

这规定听起来挺严厉,但细细一想,人家这么做,归根结底是为了咱们的行车安全。

别把智驾当无人驾驶!官方警告:扣3分罚200,后果自负!-有驾

毕竟,开车这事儿,可不是在玩游戏,每一秒都可能关系到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

现实生活里,因为过度依赖智能驾驶而发生的事故,那真是层出不穷,听着都让人心惊肉跳。

《诗经》有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用在开车上,一点不为过。

就说前阵子在平洞高速湖南益阳境内发生的那起事故吧。

一辆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就往左边偏离,直接压过超车道,一头撞上了中央隔离带。

交警来问原因,司机师傅一脸无奈地说:“是‘智驾’自己撞上去的!” 细细一了解,原来,他开启了智驾模式后,就低头去捡掉在地上的东西了。

结果呢?

车子偏离了,他没及时发现,事故就这么发生了。

最终,交警依法对他处以了记3分、罚款50元的处罚。

你看看,这就像是《庄子》里说的“夏虫不可语冰”,对事物的认知,一旦有了偏差,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既然这些“智驾”功能,咱不能把它当成“无人驾驶”来使,那作为车主,到底该怎么才能正确、安全地使用它们呢?

这几个小建议,赶紧记好,这可是咱们平安出行的“压舱石”!

第一,深入了解,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别以为买了车,车上的功能就都是“傻瓜式”操作。

别把智驾当无人驾驶!官方警告:扣3分罚200,后果自负!-有驾

每款车的智能驾驶系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极限”。

买车的时候,一定要像考古学家发掘古物一样,仔细询问,这个系统到底能干啥,不能干啥?

在什么路况下表现最佳,什么情况下就得“靠边站”?

什么时候系统会提示你接管,还有最关键的——一旦需要接管,怎么才能平稳、安全地把控制权交还给自己?

这些都得像背诵唐诗一样熟悉。

别以为不同品牌的系统都差不多,咱可不能想当然,那样很容易“翻车”,就像“画饼充饥”一样不靠谱。

第二,时刻警醒,双手应有“存在感”。

这可是最核心的要点!

不管你的车有多“智能”,只要你还在驾驶,双手就应该放在方向盘上。

不是让你死死地抓着不放,而是要时刻保持一种“随时准备接管”的状态,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就算你觉得系统运行得特别顺畅,车子也稳稳地在道上跑,你也要保持驾驶的姿态,像个训练有素的士兵,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第三,聚焦路面,目光如“探照灯”。

这和“双手应有存在感”是相辅相成的。

别把智驾当无人驾驶!官方警告:扣3分罚200,后果自负!-有驾

即便开启了“智驾”模式,你的眼睛也得时刻锁定前方的路况。

细致观察周围的车辆、行人、路面的细微变化,千万不能有丝毫分神。

别以为“系统帮我看着呢”,就拿出手机刷视频,或者跟朋友视频聊天,甚至闭目养神。

尤其是在遇到恶劣天气,比如暴雨倾盆、浓雾弥漫,或者遇到复杂路况,比如正在施工的路段、没有清晰标线的道路时,你更要主动、果断地接管车辆,绝不能把命运完全交给系统,这就像“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

第四,迅速响应,果断接管。

智能驾驶系统,就像是你驾驶旅途中的一位“预警官”。

当它发出接管警告的时候,你必须立刻、迅速地做出反应,把车辆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经济上的损失,更是为了守护你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这比任何“锦上添花”都来得重要。

大家一定要明白,“智能驾驶”绝不等于“自动驾驶”。

《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别人不愿承受的风险,我们自己更要避免。

开车这事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过度依赖“智驾”系统,那无异于“玩火”,风险极高。

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说到这里,我脑海里仿佛勾勒出一幅画面:一辆车,车身线条流畅得如同“吴带当风”,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泽,车内更是科技感十足,真皮座椅的触感细腻如“少女的肌肤”,中控大屏的显示清晰得如同“明镜台”。

别把智驾当无人驾驶!官方警告:扣3分罚200,后果自负!-有驾

你轻轻踩下油门,发动机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声响,如同“战鼓雷鸣”,车辆平稳加速。

开启辅助驾驶,你感觉轻松了不少,可以和旁边的朋友轻松对谈,或者欣赏窗外的景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但是,当系统发出提示音,或者前方突然出现一个不明障碍物时,你必须在电光石火之间做出反应,迅速接管,一脚刹车,或者一个精准的转向,化险为全。

那一刻,你会深切体会到,科技是辅助,而驾驶者,才是那位真正的“掌舵人”。

我也收到过不少朋友的反馈,他们说,自从有了辅助驾驶,长途开车确实省力不少,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不用那么频繁地去踩刹车和控制方向。

这我特别理解,科技进步嘛,总会给咱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就像“润物细无声”。

但是,就像任何强大的工具一样,它也需要被正确地使用。

一把锋利的刀,可以帮你精细地处理食材,也能让你轻易受伤,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

所以说,这事儿,责任最终还是在我们车主身上。

别以为花钱买了“聪明”的车,就能把“开车”这件事完全交给它。

那些炫酷的功能,可以让你驾驶更舒适,但绝不能让你失去对“驾驶”这件事本身的警惕。

一时的疏忽,可能就是一辈子的遗憾,就像“一失足成千古恨”。

有意思的是,每次这种关于智能驾驶的讨论,总会有人拿一些电影里的场景来对比。

电影里,车子能说话,能自己规划路线,甚至能和你谈心,仿佛有了“灵性”。

但现实是,咱们的“智驾”系统,还没到那个地步,它们更像是你驾驶旅途中的“伙伴”,而不是“主宰”。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科技让生活更便利,但不能取代责任。

在享受智能驾驶带来的舒适体验时,别忘了,方向盘后面,那个最重要的“人”,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