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混动车型的续航参数已突破1000公里大关,消费者却仍在为三个问题辗转难眠:发动机过保维修动辄数万谁买单?电池自燃后车企真会负责吗?二手混动车为何总被压价?荣威M7 DMH用"五大件终身质保+零自燃赔付"的组合拳,正在重构混动市场的游戏规则。
行业潜规则:混动市场的"质保双轨制"困局
翻开主流混动车型的质保手册,一个心照不宣的行业默契浮出水面:电池、电机、电控享受8年甚至终身质保,但发动机、变速箱仍被3-5年的传统保修条款禁锢。这种"油电分治"的双轨制,本质上是车企将技术不确定性转嫁给消费者的风险对冲策略。
某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混动车型过保后发动机维修成本平均达2.8万元,变速箱故障修复费用更高达3.5万元。更吊诡的是,当三电系统与燃油部件因协同控制产生故障时,车主往往陷入"电机归新能源部门管,发动机归燃油车部门管"的维权困局。
荣威的破局:用"油电同保"重构行业标准
荣威M7 DMH的质保政策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开行业顽疾:发动机、变速箱与三电系统共同纳入终身质保范围,且不设年限里程限制。这意味着用户无需再为"混动系统哪部分先过保"做算术题,更不用担忧厂家在油电部件故障责任认定时踢皮球。
其"零自燃终身赔付"条款更显决绝——非人为因素导致自燃,20个工作日内直接赔付新车。这对比某些品牌"经检测符合安全标准则不赔"的模糊话术,无异于在混动市场投下一枚深水炸弹。上汽40万块电池零自燃的实绩,10吨抗压电池包、IP69K防水等级等技术参数,成为这份承诺最硬的背书。
质保革新背后的技术博弈
终身质保绝非营销噱头,而是对车企技术体系的极限压力测试。荣威M7 DMH的发动机历经百万次启停折磨,在-40℃漠河与50℃吐鲁番完成淬炼;电池包经受10吨挤压测试后,电芯仍保持零变形。这些堪比"汽车界铁人三项"的验证标准,才是敢于承诺的底层逻辑。
成本维度更显魄力。当友商还在计算"6年15万公里"的质保成本模型时,荣威已构建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保障体系。其供应链管理必须精确到每一个轴承的耐久曲线,每一块电芯的衰减预测——这恰是上汽作为"国家队"的体系化优势。
从参数内卷到信任革命:混动市场的新赛点
某机构调研揭示:75.6%消费者将终身服务列为购车首要考量,远超对续航里程的关注度。荣威M7 DMH的质保政策,本质上是在用户心智中植入"长期主义"的价值锚点。当二手车商看到终身质保标识时,评估模型中的保值率系数自然上调——这比任何营销话术都更具说服力。
荣威品牌事业部总经理的宣言振聋发聩:"敢承诺才是真负责"。在混动市场从拼参数转向拼信任的拐点,五大件终身质保不仅是一项服务,更是车企与用户重新缔结的价值契约。
买混动本该等于买无忧。当行业还在为"油电分保"找借口时,荣威M7 DMH已用终身质保撕开那层遮羞布——技术自信者,从不需要用户承担不确定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