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70万目标压顶,加量不加价,这招对奶爸们还灵吗?

理想汽车现在有点像站在十字路口,账面上躺着大把银子,按理说可以高枕无忧,但现实是,7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像一座大山压下来,让人喘不过气。

这就像是高考前夕,明明复习得还不错,但想到决定命运的一考,还是忍不住焦虑。

你知道,那根弦儿崩得紧紧的。

理想汽车70万目标压顶,加量不加价,这招对奶爸们还灵吗?-有驾

理想现在大概就是这种状态。

销量增长的重担,几乎全压在L系列身上。

可这L系列,最近几个月有点力不从心,月销始终卡在4万辆的瓶颈,跟去年下半年那股冲劲儿比,差了点意思。

知道为啥吗?不是理想的产品不行了,而是对手们太给力了。

过去,理想靠着“家庭定位+增程路线”杀出一条血路,精准地击中了奶爸们的心。

但现在呢?

你看看华为问界,还有那些个零跑、领克、深蓝、乐道……一个个都学聪明了,把“冰箱彩电大沙发”搬上了车,甚至还搞出了可移动中岛台、可旋转座椅这些花样。

这就像是,你辛辛苦苦研发出一款爆款游戏,结果发现满大街都是山寨版,而且人家还加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皮肤和道具,让你防不胜防。

问界M9已经抢走了理想L9不少风头,成了40万以上高端SUV的销量冠军。

理想汽车70万目标压顶,加量不加价,这招对奶爸们还灵吗?-有驾

更可怕的是,问界M8还填补了35万-45万的价格真空区,直接贴着理想L8/L9打。

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啊!

记住:市场竞争,永远是最残酷的淘汰赛。

现在,理想手里的牌不多了,除了憋着劲儿要发布的纯电车型i8和i6,剩下的几乎都是改款焕新。

这就像是,你参加扑克比赛,手里只有几张不太好的牌,只能指望靠技术和策略来弥补。

理想也意识到了危机,所以在L系列焕新版上搞起了“加量不加价”的策略,又是升级智能辅助驾驶硬件,又是全系标配魔毯双腔空悬,又是新增大电池。

这刀法落得,那叫一个精准。

但问题是,这招到底管不管用?

难道真的是硬件堆砌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理想把宝压在了智能化上,又是AI TALK,又是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又是Thor-U芯片。

理想汽车70万目标压顶,加量不加价,这招对奶爸们还灵吗?-有驾

李想甚至说,VLA能像人类一样去执行复杂动作,是“由哺乳动物智能迈向人类智能”。

这话听着挺玄乎的,但说白了,就是想靠智驾技术建立竞争壁垒,和其他厂商拉开差距。

这种情况,就好比,你发现靠颜值已经无法取胜,于是开始疯狂提升自己的内涵,希望靠才华来征服世界。

但是,这真的合理吗?

智驾技术短期内能不能落地,能不能真正提升用户体验,还是个未知数。

而且,现在智驾监管越来越严格,消费者对智驾的信心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李想认为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但问题是,这黑暗到底有多长,谁也不知道。

理想的纯电车型,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虽然理想已经砸了不少钱建超充站,但内部对纯电销量预期仍然偏保守。

理想汽车70万目标压顶,加量不加价,这招对奶爸们还灵吗?-有驾

这就像是,你投资了一家新公司,虽然前景看起来不错,但心里还是有点没底,不知道能不能赚到钱。

在中国汽车市场,30万以上的高端纯电车型,至今没有出现过爆款。

特斯拉Model Y是个例外,但其他的,比如蔚来ES6,月均销量也只有几千辆。

理想想要在纯电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理想纯电,而不是理想增程?

或者,为什么不选其他品牌的纯电车型?

理想还在尝试渠道变革,扩充海外市场。

但海外市场环境复杂,短期内很难看到显著销量增长。

所以说,理想今年上量之路,真的不好走。

记住:理想的压力,不是来自于账上的钱不够多,而是来自于对手的步步紧逼,来自于自身战略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理想现在就像一个在悬崖边上跳舞的人,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这世界,哪有什么躺赢,只有不断奔跑,才能勉强留在原地。

人真的是太难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