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不推出电动汽车?长城老板魏建军一句话揭示真相:他们有技术,并非无能造电动汽车,而是根本不愿意制造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电动车都是中国品牌,而什么大众、奔驰、丰田这些“老外”牌子的新能源车却稀稀拉拉,存在感一点都不强?难道外国人真就造不出来一台像样的电动车?这事吧,真不是大家想象的这么简单。我们总说外国技术牛,工艺强,结果真到新能源车上,好像他们就“掉链子”了。其实,这背后可有太多让人想不到的弯弯绕。

说起来,电动车这事,表面上看是造辆车,实际吃亏的、赚钱的,全都在产业链上。举个例子,你随便问个身边的人,现在路上跑得最猛的新能源车是哪几个牌子?基本都是比亚迪、特斯拉、五菱、广汽这些中国品牌,国外品牌少得可怜。原因很直接——中国才是电动车的“大脑袋”,核心资源和技术全卡在自己手里。比如,电动车最贵的那块电池,我们国家基本把全球八成的产能都握在手上,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俩公司光靠卖电池就能把世界各大车企收拾得服服帖帖。你要是想造电动车,先得排队买电池,价格还得听中国供应商的。别说国外企业心里不膈应,这换谁都得犯嘀咕。

为什么国外不推出电动汽车?长城老板魏建军一句话揭示真相:他们有技术,并非无能造电动汽车,而是根本不愿意制造-有驾

而且,电池这东西可不是说你想造就能造的。中国不仅有锂矿,有技术,专利壁垒还特别高。最近几年,各种电池的新专利层出不穷,尤其是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突破,直接让欧美车企有点“傻眼”。之前大众还在欧洲上马ID系列纯电动车,结果因为成本高、卖得慢,去年直接停了ID3。你以为只是卖不动吗?其实是每卖一辆都在亏钱,还得看中国脸色买核心部件。就这,谁还愿意全身心投入研发?不如先缓缓。

为什么国外不推出电动汽车?长城老板魏建军一句话揭示真相:他们有技术,并非无能造电动汽车,而是根本不愿意制造-有驾

很多人可能会说,丰田、奔驰这些外国大厂难道一点招都没有?其实他们不是没能力,人家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你看丰田跟本田,早早地就把氢能源搞起来了。2014年丰田Mirai就已经上市,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确实也有一套。可氢能源真能大面积普及吗?说实话,现实远比想象残酷。建一座加氢站动辄就要小两千万美元,而且核心材料还得依赖美国杜邦,难怪氢能到现在都没铺开——全中国加氢站也就几十座,欧洲也就比中国多一点。你让普通人开氢能源车,加个氢比加油还难,大家图啥呢?所以外国车企干脆就等着氢能源哪天能“神仙下凡”,这会拖一天是一天,反正不急着和中国拼电动车的这波输赢。

为什么国外不推出电动汽车?长城老板魏建军一句话揭示真相:他们有技术,并非无能造电动汽车,而是根本不愿意制造-有驾

但老天爷可不给你机会等太久。中国这边新能源政策砸钱是真的狠,一轮又一轮补贴、换新政策,充电桩铺得比便利店都快。就拿去年数据来说,全国装了超过200万个公共充电桩,买车还有政府补贴,新能源车半年销量占比已经冲到45%。你再看看欧洲,别说补贴慢,连基础设施都跟不上。德国、法国这些大国充电桩数量远远落后,电动车贵得离谱,普通消费者根本“玩”不起。美国那边也差不多,拜登政府喊了半天本土制造,但特斯拉自己都在中国设厂,欧洲那一众老车企还只能靠传统燃油车撑着。说白了,环境都不在一个量级上,怎么可能玩得起来?

其实外国车企也急得不行。欧洲拼命推“欧洲电池联盟”,美国出台各种新法案,想把动力电池和新材料都留在自己家门口。结果现实呢?技术壁垒高得离谱,哪有那么容易突破。像宁德时代、LG能源这些企业,动力电池的核心专利基本全在手里,欧美想超车,短期内只能是个幻想。最新的数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前十名几乎被中国和韩国企业包揽,欧美连个插针的地方都难找。这也是为什么欧洲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大声疾呼,如果全改电动车,欧洲以后都得看亚洲的脸色过日子。这话说得不夸张。

为什么国外不推出电动汽车?长城老板魏建军一句话揭示真相:他们有技术,并非无能造电动汽车,而是根本不愿意制造-有驾

有时候我都觉得,外国车企其实是被“束手束脚”了。一边怕自己砸钱砸人还造不出便宜又能打的电动车,一边又舍不得放弃手里的燃油车技术和利润蛋糕。你说他们真没能力吗?其实他们只是在算计,等着中国企业专利到期、价格战打得差不多了,他们再捡便宜进场。可世界变得太快,中国新能源出口早就成了全球第一,连老外自己都开始买中国电动车。这么下去,说不定哪天欧洲街头开得最多的新能源车,真成比亚迪了,想补课都来不及。

为什么国外不推出电动汽车?长城老板魏建军一句话揭示真相:他们有技术,并非无能造电动汽车,而是根本不愿意制造-有驾

路上你看到的那些“洋品牌”新能源车,绝大多数也都是“中国心”的底子,电池、零部件基本都得靠中国。欧美车企再不加把劲,等回过头来想追赶,恐怕连跟中国企业谈合作的资格都难保。前段时间我还看到一个数据,最新一批中国企业已经和全球顶级汽车厂组建了动力电池合资工厂,连日本、韩国都不得不靠边站。欧洲那点“技术优越感”,在新能源时代眼看着就快到头了。

为什么国外不推出电动汽车?长城老板魏建军一句话揭示真相:他们有技术,并非无能造电动汽车,而是根本不愿意制造-有驾

其实这个局面,普通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买车的时候。以前大家觉得合资车牛气,进口车有面子,可现实是新能源车市场中国品牌早已占了上风。你想买一辆续航高、充电快、价格还不贵的纯电车,大概率最后还是落到国产品牌上。老外造的是氢能源还是混动,对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重要,谁的产品便宜好用,谁就能赢得市场。人家外国车企“看不起”电动车,看的是眼下的账本,不是技术做不到,是舍不得下场冒险。

我觉得啊,这场新能源车的全球竞争,拼的不再是谁造得出车,而是谁能抓住变革的主动权。中国靠着全产业链的优势,已经走到前面了。外国车企还在等风来,可机会从来不等人。谁能笑到最后?这问题还用问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