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国产教父’惨败离场!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

导语:

2025年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资合作,关闭最后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这意味着,这家曾为中国车企提供30%发动机的“技术贵族”,在入华40年后彻底清零生产资产,成为首个全面退出中国的跨国汽车品牌。从“养半个国产车圈”到被电动化浪潮吞没,三菱的败退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更给所有外资车企敲响警钟——当中国市场从“学徒”变成“导师”,傲慢与迟缓的代价就是出局

40年‘国产教父’惨败离场!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有驾

一、辉煌与崩塌:三菱在中国的“过山车式”兴衰

  1. “国产车心脏”的黄金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沈阳航天三菱和东安三菱两大发动机工厂,为比亚迪、长城、吉利等自主品牌输送“心脏”。经典机型4G63、4A91等被逆向研发,搭载超700万台国产车,三菱一度被戏称“凭一己之力养活半个国产车圈”

  2. 越野之王与公务车“顶流”
    帕杰罗V33凭借强悍性能成为公务车标配,北京吉普国产的帕杰罗Sport更让“山猫”图腾深入人心。2003年,三菱在华销量(含进口)甚至可与大众掰手腕

  3. 致命转折:从“刹车门”到联盟内耗
    2000年“刹车油管事件”暴露设计缺陷,三菱消极应对导致品牌信誉崩塌3。2019年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内斗加剧,广汽三菱连续6年无新车推出,末代车型阿图柯竟是换标广汽埃安V,被嘲“贴牌求生”

二、败退真相:三大“自杀式”战略失误

中国速度:2024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近50%,三菱却仍死守燃油技术
国产逆袭:比亚迪、吉利等“学生”反超,三菱发动机沦为低端皮卡备选
傲慢代价:轻视中国用户需求,6年不推新车,售后投诉率日系品牌垫底

对比惨烈:

  • 2018年:广汽三菱年销14.4万辆,长沙工厂员工超4000人

  • 2023年:产能利用率仅16%,工厂空旷如“鬼城”

  • 2025年:1元甩卖工厂,发动机业务年亏损超6000万

三、行业地震:三菱退场背后的三大警示

  1. 电动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状
    三菱曾计划2030年实现50%电动化,但中国市场的闪电迭代让其连“补考”机会都没有。反观比亚迪,2025年全球销量已超丰田

  2. “技术换市场”模式彻底失效
    过去外资靠技术垄断躺赚,如今中国车企自研电驱、智能座舱反超。网友锐评:“三菱发动机?那是老头乐才用的古董!

  3. 本土化不是建工厂,而是重塑基因
    日系车集体滑坡:2024年市场份额跌至11.2%,本田销量暴跌30.9%。症结在于“全球车”思维,忽视中国用户要的不仅是省油,更是智能体验

四、网友激辩:情怀与现实的撕裂

  • 怀旧派
    “我的东南翼神开了15年没大修,三菱退出是时代的悲哀!”——抖音车主@老司机阿强

  • 现实派
    “连蔚来ET5的算力都比三菱全系车型加起来高,早该淘汰!”——微博大V@电动纪元

  • 阴谋论
    “三菱退出是为掩盖核废水车隐患?”(注:该说法无证据)

结语:
当广汽埃安用1元买下三菱工厂时,这场“师徒身份”的互换充满了历史隐喻。三菱的退场,是燃油车王朝的黄昏,更是中国汽车业从“仰视”到“平视”世界的成人礼。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不是中国市场抛弃了三菱,而是三菱从未真正读懂中国。4,9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