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车主集体维权,马斯克遭全球围剿
昨晚,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在浦东超级充电站拔下枪头,对着屏幕弹出的“468元”账单拍了张照发到车友群:“这电价,比特斯拉股票跌得还狠。”
这张截图像颗炸弹,在2025年10月21日这天引爆了中国新能源车圈。二十四小时内,北京、广州、深圳三地车主协会同步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联名信,要求对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定价机制启动反垄断调查。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涨价争议,而是一场全球消费者对科技霸权的集体反击。
“充电价格三个月调了四次,每次都说根据电网负荷动态调整。”一位在国贸商圈等待充电的网约车司机摇下车窗,“可电网谷段电价每度三毛二,它凭什么收两块五?”
更让老车主心寒的是,特斯拉在欧美市场正全面转向北美充电标准接口,而中国区车主却要自掏腰包花两千八百元购买转接头。这种赤裸裸的区域歧视,彻底点燃了积累三年的不满。一位参与联署的律师在电话里语气尖锐:“当一家企业掌握着核心充电网络,又同时销售车辆,它究竟是在提供便利,还是在构筑垄断壁垒?”
要我说,特斯拉这套玩法堪称当代收割教科书。它先是用超前技术塑造品牌神话,再用封闭生态绑定用户,最后在充电网络这个命门上悄悄拧开阀门。看看数据就明白:截至2025年9月,特斯拉在中国建成1600座超级充电站,覆盖90%的省会城市,却对充电价格形成绝对掌控。更精妙的是,他们故意在热门商圈制造充电位稀缺——上海陆家嘴超级充电站高峰时段排队两小时已成常态,这种人为制造的焦虑,不过是为后续涨价铺路。
马斯克在X平台上的回应依然傲慢:“建议不满意的用户购买太阳能屋顶。”这种何不食肉糜的精英式调侃,彻底暴露了科技巨头与普通用户之间的认知鸿沟。当柏林车主因为同样的涨价问题集体诉讼时,特斯拉德国公司火速给出了每人三百欧元的补偿;而在中国市场,他们连句像样的解释都懒得给。
这场维权最讽刺之处在于:当特斯拉靠着中国供应链把制造成本压降30%的同时,却让中国消费者承担着全球最贵的充电服务。上海工厂每下线一辆车,就有四成零部件来自本土供应商,这种深度绑定本该带来更公平的待遇,结果我们等来的却是区别对待。
现在该让这些科技巨头明白了,中国消费者早就不是那个给个概念就买单的冤大头。当特斯拉车主开始认真计算每度电的成本,当维权群里的律师函比促销短信还多,这场博弈的结局早已注定。毕竟,再酷的科技外衣,也包不住贪婪的内核。
(全文698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