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更名千里 尹明善谢幕 吉利转手 AI接盘
摩托轰鸣声渐远。芯片电流声作响。一位87岁老人。站在空荡厂房前。他的汽车帝国。改了名字。换了主人。变了赛道。
力帆不再姓尹。甚至连力帆二字。都消失了。
一场更名。2025年2月。力帆科技正式公告。更名为千里科技。股票代码不变。但灵魂已彻底置换。这不是普通改名。是战略的彻底颠覆。
两次转手。从尹明善到吉利。从吉利到印奇。五年时间。两次易主。每次都看似救命。每次却又迅速抽离。
三次转型。摩托车到燃油车。燃油车到换电车。换电车到智能驾驶。每次都踩中风口。每次却都慢了一拍。
1. 辉煌起点:摩托车之王的汽车梦
1992年。尹明善54岁。创办力帆。最初制造摩托车。迅速成为行业龙头。2003年。巅峰时刻。他却居安思危。看准汽车行业兴起。决定跨界。
2004年。斥资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更名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汽车领域。但汽车远比摩托车复杂。隔行如隔山。
2006年。首款轿车力帆520上市。售价77777元。但未能复制摩托成功。缺乏核心技术。质量问题频出。虽后来推出320、620等车型。并积极出口。却始终未成爆款。
2. 急速坠落:从“骗补”丑闻到破产重整
2015年。力帆转型新能源。却很快陷入丑闻。2016年。财政部查出力帆2395辆新能源车不符合补贴条件。涉嫌骗取补助1.14亿元。被取消补助资格。品牌形象重创。
财务急剧恶化。2019年营收74亿。降32.35%。净利润暴跌1950.83%。巨亏46.82亿。资产负债率高达85%。2020年上半年。账面现金仅13.8亿。却背负200多亿债务。8月。正式进入破产重整。
自救行动中。2018年底将造车资质以6.5亿元卖给理想汽车。成就了理想。却未能救己。
3. 吉利入主:短暂的“重生”与无奈
2020年。吉利作为重整投资人入主。注入资金、供应链、换电技术。尹明善卸任。力帆更名力帆科技。业务重心转向换电市场和B端。推出枫叶、睿蓝品牌。
销量一度好转。2021年3862辆。2022年飙升至5.68万辆。增长1371.15%。但好景不长。2023年营收下滑21.79%。净利润降84.35%。扣非净利润亏损1.35亿元。吉利也无力回天。
4. AI接盘:印奇与千里科技的新征程
2024年7月。新主角登场。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37岁。旗下公司以24.3亿元受让吉利所持19.91%股份。11月。印奇当选董事长。
2025年2月。公司更名为千里科技。彻底去力帆化。6月。引入华为车BU首任总裁王军。负责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战略彻底转向“AI+车”。要打造“第二个华为”。
吉利退居幕后。从操盘手变为财务投资者。或许李书福所言非虚:“力帆的壳子不值钱,值钱的是那张造车资质。”
5. 尹明善的晚年:入住养老院与时代谢幕
商海浮沉一生。尹明善晚年令人唏嘘。41岁才结束劳改重获自由。54岁创业。72岁成重庆首富。却在本该安享晚年的岁数。目睹企业崩塌。
2017年交班职业经理人。但力帆迅速衰颓。80多岁高龄不得不重新出山。最终无力回天。2023年。85岁的尹明善。入住重庆泰康养老院。彻底退休。他说:“不能‘养儿防老’,子女是养来爱的…少给子女添麻烦。”
尾声:轮回与启示
力帆的故事。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缩影。从摩托之王到汽车梦碎。从吉利救赎到AI接盘。每一次转身都烙印着时代痕迹。
尹明善的创业精神值得敬佩。但对企业而言。核心技术、战略定力、人才传承才是长青基石。力帆的教训。值得所有企业深思。
如今的千里科技。聚焦智能驾驶。在吉利支持下前行。但前景依然难料。智能驾驶领域巨头环伺。华为、Momenta已占近90%份额。千里智驾面临巨大挑战。
力帆已逝。千里启程。唯一不变的。是市场永远的竞争与更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