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7 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在内部会议上抛出 “铁令”:今年四季度必须实现盈利。这一指令不仅为蔚来定下明确的业绩底线,更成为近期品牌销量爆发的核心驱动力 —— 就在会议后首周(10 月 13 日 - 19 日),蔚来全系销量便突破 1.06 万辆,实现年内第二次周销破万,以实打实的市场表现为盈利目标铺路。
一、销量爆发:双旗舰车型扛旗,踩中 “大尺寸 SUV” 风口
李斌的盈利指令能否落地,核心取决于销量规模与单车毛利,而近期两款主力车型的表现,正为这一目标提供关键支撑:
乐道 L90:单周交付创新高,剑指月销 2.5 万辆
作为蔚来多品牌战略下的核心产品,乐道 L90 上周交付 3500 辆,较 9 月同期提升 50%,创下车型上市以来的单周新高。按照这一增速,乐道 L90 有望冲击月交付 2.5 万辆的目标 —— 这一数字意味着其单月销量可跻身新能源大尺寸 SUV 细分市场前三,而该细分市场因用户付费能力强、配置溢价空间大,能有效拉动整体毛利率。
全新 ES8:蔚来品牌 “压舱石”,周销破 4000 辆
蔚来主品牌的全新 ES8 同样表现亮眼,上周销量突破 4000 辆,成为品牌在高端市场(40 万元以上)的核心增长点。不同于此前依赖小众车型的策略,全新 ES8 通过优化配置(如标配激光雷达、升级换电架构),在保持豪华定位的同时提升了性价比,进一步扩大用户基数。
值得注意的是,两款车型的爆发并非偶然。正如行业观察所指出,2025 年国内大尺寸 SUV 市场需求同比增长 32%,蔚来提前布局这一赛道,通过乐道 L90(30-40 万元)与全新 ES8(45-55 万元)形成价格梯度覆盖,精准踩中市场风口 —— 这一策略与当年理想押注增程车、抢占家庭用户市场的逻辑高度相似,均通过 “预判需求 + 精准产品” 实现破局。
李斌的 “盈利铁令” 并非空谈,而是配套了从团队到资源的全方位支撑,其中乐道品牌负责人沈斐的角色尤为关键:
沈斐:乐道的 “攻坚总指挥”
作为蔚来元老级高管,沈斐以 “敢打硬仗、执行力强” 著称,此前曾主导蔚来换电体系的搭建与落地。此次负责乐道品牌,他不仅推动 L90 快速实现产能爬坡,还通过优化渠道策略(如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增设体验店)提升转化率,成为销量爆发的 “隐形推手”。业内评价称,沈斐的加入让乐道既有 “产品力优势”,又有 “落地执行力”,为李斌的盈利目标提供了团队保障。
四大核心动作:从卖车到降本的全链路发力
为配合四季度盈利目标,蔚来已明确四大行动方向:
全力保交付:协调供应链优先保障乐道 L90 与全新 ES8 的产能,确保订单交付周期控制在 2 周以内,避免用户流失;
精准降本:通过规模化采购(如电池、芯片)降低零部件成本,同时优化换电站运营效率,减少闲置成本;
软件变现:按时交付高质量的智能驾驶软件(如全域 NOP+ 2.0),通过订阅服务提升单车收入;
资金托底:过去一年累计融资超 180 亿元,为生产、渠道扩张提供充足资金,避免因现金流紧张影响盈利节奏。
李斌之所以将四季度盈利定为 “铁令”,本质是新势力行业进入 “淘汰赛” 的现实倒逼:目前理想已连续 11 个季度实现盈利,零跑也在 2025 年上半年首次达成半年度盈利,而蔚来若无法在年内实现盈利,不仅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还将在研发投入、渠道扩张上逐渐落后于竞品。
从目标来看,蔚来四季度需完成 15 万辆交付(月均 5 万辆),并将毛利率恢复至 16%-17%—— 这意味着接下来 71 天,品牌需保持每周 1.2 万辆以上的销量增速,同时通过成本控制进一步提升盈利空间。目前销量的爆发为这一目标开了好头,但能否持续兑现,仍需看供应链稳定性、软件服务落地进度等后续表现。
从李斌的 “铁令” 到销量的快速爆发,蔚来正以 “背水一战” 的姿态冲击盈利关口。对行业而言,这场战役的结果不仅关乎蔚来能否 “翻身”,更将成为新势力从 “规模扩张” 转向 “盈利优先” 的重要样本 —— 毕竟在新能源赛道的下半场,“能赚钱” 比 “能卖车” 更能决定谁能留在最后的牌桌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