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生这么大气,当时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

欧洲车企如今后悔了,早知道中国会那么火爆,刚开始就不该眼睁睁看着荷兰把安世抢走。

对欧洲这些车厂来说,2025年的冬天不但提前到来,还注定会比以往更加冰冷、更加残酷。

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生这么大气,当时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有驾

9月30号,荷兰政府干了一件让全世界产业界都瞠目结舌的事。

荷兰政府这次可是动用了冷战时期颁布的那部紧急法,几十年来几乎没用过,竟然直接接管了由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公司。

虽然安世总部设在荷兰,但主要的生产基地其实在中国。它生产的也不是啥高端的中央处理器或者AI芯片,只是一些“貌似普通”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

之所以把它叫“看似普通”,其实是因为安世的芯片在现代汽车产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细节角色。

它负责车辆的电源调节、引擎工作以及刹车系统的运作。假如把一辆车比作一个人,那安世的汽车芯片就像是这个人身上那些细细密密的毛细血管。

荷兰政府表示,他们之所以要从闻泰手中接管安世,主要是为了“防止技术被泄露”以及“确保供应链的安全”。

他们大概觉得,这只是一场专项的“排除隐患”措施。

他们没料到,中国的反击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精准。

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生这么大气,当时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有驾

荷兰刚宣布强制接管安世没几天的功夫,中国商务部就立马采取行动:不允许安世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出口到国外,只能在国内卖,而且这些交易还得用人民币进行。

这招一下子就戳中了欧洲汽车产业的要害。

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产量,占了安世全球产量的80%以上,一年大概能生产出900亿颗。

不管是大众、奔驰、宝马,还是斯特兰蒂斯、沃尔沃、博世,差不多所有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得靠安世的芯片来撑场面。

彭博社最近发表了一篇关于欧洲汽车厂商芯片短缺的报道,里面说到,欧洲的车企用的安世芯片库存大多只能维持两到四周左右。

要是在半个到一个月之内还拿不到补充的话,等着它们的,基本就得面临全面停产的下场。

自从中方宣布停止出口开始算起,也差不多快整整四周了。

如今,欧洲的汽车厂商们都在努力想办法换个路子,可就是没找到合适的替代办法。

想要搞定一个符合车规级别的芯片,至少得花上12到18个月的时间做打算,但欧洲的车企们现在连12天都没时间等。

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生这么大气,当时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有驾

大众率先发出了警示信号,沃尔夫斯堡工厂里的高尔夫和途观生产线快要停止运作了,每天要亏掉4000万欧元。

虽然奔驰公开声称“短期内还存在库存”,但CEO康林松已经亲自带领团队四处奔走,赶去全球各地寻找芯片。公司内部泄露的邮件显示,眼下的情况比2021年的那场芯片危机还要严重。

沃尔沃公开呼吁欧洲方面赶紧想办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对华的问题。而且,沃尔沃在比利时的工厂已经开始准备停工的应对措施。

斯特兰蒂斯旗下的标致、菲亚特这些品牌,也都遇上了同样的停产危机。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总干事德·弗里斯(Sigrid de Vries)心情挺沉重,说:“因为零部件紧缺,供应链已经出现断裂了。这意味着,我们的生产线可能就这几天要暂停了。”

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生这么大气,当时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有驾

真是挺讽刺的,就在这场安世事件爆发之前,没有一家欧洲车企敢站出来反对荷兰政府那种强盗般的作为。

可能他们觉得,这其实就是政府之间的地缘政治角力,与企业没啥关系。就算安世被荷兰接管了,芯片的供应照样会按部就班。

更有趣的是,他们可能还在心里打着算盘,盼着能搞出一条更靠近欧洲的供应链,对他们的利益来说,或许会更占便宜。

可事情究竟怎么样,就看后头怎么发展了,说白了,还是没个定论。

曾经那个没人注意、被认为最稳妥的安世芯片,现在反倒变成了最大的隐患,不太稳定,令人担忧。

荷兰一直坚持推动的所谓“去风险”行动,眼下竟然在制造着最大的隐患。

欧洲的汽车厂商大概猜到中国可能会有所反击,可没想到,这反制的打击会如此猛烈,目标也这么精准。

要早一点知道这个情况,他们当时或许就不会一直保持沉默了。

可惜啊,世事就是不按如果来走。

更让欧洲车企心头一紧的是,就在他们为安世芯片断供愁眉苦脸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品牌却在他们的地盘上飞快发展。

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生这么大气,当时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有驾

据彭博的数据显示,九月份比亚迪在欧洲的卖得比去年同期猛涨了397%,全年累计也是涨了303%。

奇瑞的欧萌达和捷途这两条线,九月份的销量比去年同期猛增了587%。

上汽名爵一直都挺扎实的,九月份的销量也同步上涨了76%。

眼下,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占比已经飙到了7.4%,首次超过了韩国品牌,快要赶上欧洲本土的品牌水平啦。

更让人关注的是,中国车企主要发力的方向,正好是欧洲车企弱项所在,也就是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中国品牌的混合动力车型,纯电续航差不多能跑80到100公里,但价格居然比欧洲同期的同类车便宜20%以上。

欧洲的买家用钱包在做选择,汽车厂商对此却束手无策。

欧洲即将到来的汽车停产潮带来一个惨痛的教训:既然把供应链拿来当作政治筹码,那就得准备好为自己短视的决定付出代价。

欧洲车企:早知道中国会生这么大气,当时就不该让荷兰抢走安世!-有驾

所有命运给予的恩赐,早就暗中定好了价格。

这个冬天,欧洲汽车产业的日子注定特别难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