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事儿说出来都嫌牙碜——当时在群里噼里啪啦敲完那句车主免单

我这事儿说出来都嫌牙碜——当时在群里噼里啪啦敲完那句"车主免单,费用哥仨平摊",群里就跟断网似的,死寂了三分钟。隔天老刘先发话,说丈母娘腿摔了得伺候;半小时后小李说家里下水道堵了得盯着工人;最后老王最离谱,说物业通知他下礼拜要集体灭蟑螂,他得在家守着!这帮孙子!理由编得比我的方案还粗糙。

说白了,不就是觉得亏了么?我琢磨着,他们心里那杆秤可能早就歪了:油钱过路费是明账,可踩刹车踩油门、瞅导航瞅路况、操心停车操心剐蹭——这些操心事在他们眼里,怕是风吹就散,连个响儿都没有!

我这事儿说出来都嫌牙碜——当时在群里噼里啪啦敲完那句车主免单-有驾

后来有回喝大了,老王拍着桌子跟我说实话:"老张啊,不是哥们儿计较那俩钱!你那方案一发,我就琢磨——好家伙,合着以后但凡他开车,次次都白嫖?他那车轱辘转的不是钱?" 我一拍脑门!敢情问题不是"车主该不该免",是"免得太敞亮太含糊"了!就像借给朋友一百块,人家只字不提还钱,你心里就老悬着块石头,指不定哪天就砸你脚面儿上。

这事儿让我想明白了。朋友搭伙,钱可以分摊,但该掰扯清楚的地方,真得拿到太阳底下晒。与其稀里糊涂搞"车主特权",不如把算盘珠子扒拉得响亮点:

该算的明账一分别少: 油钱按实际跑的算(有导航APP记录,赖不掉),过路费单子该存存,停车场扫码付款截图往群里甩——这些都三个人平摊,铁板钉钉。

该补的暗账也得补: 车子在路上跑就是磨损折旧。别小看这钱,短途不明显,跑趟西藏下来,轮胎都得薄两毫米!现在网上那些AA出行计算工具挺方便的,设定好车型里程,连车辆损耗都能给你估个大概。按这价儿,仨人一起给车主补上损耗的钱,合情合理。

辛苦费得单拎出来给! 司机不是机器人!盯着路况几小时,精力高度集中,颈椎腰椎报警。我寻思,按路程长短,另外几个人给开车那人单发个"辛苦红包",两百三百的不嫌少,五百一千的不嫌多。这钱得明说!就是补人家开车消耗的心力体力,你拿着买提神红牛还是贴肩颈膏药都行!

这么一拆解,表面看司机多拿了两份钱(损耗+辛苦费),可大伙心里反倒落个清亮。为啥?因为账目清清楚楚,每一分钱都标上了价格。另外仨人掏钱的时候知道:哦,这块是平摊的油费路费,那块是补给车子的磨损费,这小包是给兄弟的汗水钱!司机收钱时也坦然:方向盘不是白握的。

我后来拿这法子试过一次,有回跟几个不算太熟的朋友短途自驾。出发前就把账本立在群里了:

“各位,这次去XXX,导航显示来回约500公里。

平摊账目:

群里沉默了五秒,然后齐刷刷一排"明白!""就这么办!""司机辛苦了!"。那趟玩回来,群里算账飞快,红包收得利索,没人心里犯嘀咕。

这道理放哪都差不多。兄弟合伙开个小店?出力出技术出资金的比例,开店前就得在合同里写死写透,比拍胸脯赌咒发誓强百倍。熟人合租?水电煤气网费好说,那洗衣机转坏的、水龙头拧滑丝的、灯泡憋掉的消耗品钱怎么摊?事先不定清楚,到时候一句"这小东西又不值钱"就能埋下芥蒂。

说到底,朋友之间情义归情义,但凡是涉及经济账,哪怕再小,遮遮掩掩地搞"义气分摊"、"默许奉献",都不如明明白白把成本掰开了揉碎了讲。大伙儿对"付出"和"获得"心里都有本帐,都看得见摸得着,才能真正避免那句"我又不是冤大头"的怨气,踏踏实实地玩在一起、干在一起。你以为他们在乎那三百五百?他们在乎的是你考虑问题周不周全,是"占便宜"这把虚火烧得人心慌!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