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拟修订国家标准:乘用车启动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

渝码科技

2025年11月12日

为提升机动车运行安全水平,公安部组织起草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修订聚焦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新型安全风险,其中一项关键提议引发广泛关注: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的默认工作状态。

公安部拟修订国家标准:乘用车启动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有驾

根据征求意见稿内容,该规定旨在应对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高加速模式使用不当而导致的启动加速失控事故多发问题。

由于电驱动车辆能够瞬间输出最大扭矩,部分高性能车型的0-100km/h加速时间已进入“3秒俱乐部”,甚至逼近2秒,远超传统燃油车水平。

而驾驶人,尤其是新接触高性能电车的用户,可能因对车辆动力响应特性不熟悉,在误操作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引发安全事故。

对此,新规要求,车辆在上电或点火后,必须默认处于加速性能较低的状态。

驾驶人若需使用高性能模式,必须通过明确的操作主动切换,以此提升驾驶人的“驾驶准备”意识,降低误操作风险。

同时,官方指出,目前驾校教练车及市面上大多数燃油乘用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均大于5秒,这一加速度范围已被广大新老司机所适应。

公安部拟修订国家标准:乘用车启动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有驾

除加速性能限制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多项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要求:

踏板误踩抑制方面,纯电动及插混载客汽车需配备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在车辆静止或低速蠕行时,能自动识别并抑制因误踩加速踏板导致的动力输出,并通过声光信号提醒驾驶人。

动力电池安全方面,车辆需具备自动切断动力电路的功能,并能对动力电池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单体电池异常的自动预警。

同时,电池包须设有定向泄压和压力平衡装置,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泄压不影响乘员舱安全。对于车长大于等于6米的电动或插混客车,要求在电池报警后5分钟内,电池箱外部不得起火爆炸。

智能辅助驾驶安全方面,具备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启动后需通过生物识别或账号登录等方式,确认驾驶人已完成使用培训方可启用。

智驾系统激活后,需持续通过手部脱离检测和视线脱离检测,监督驾驶人状态。

驾驶分心管控方面,车辆行驶速度超过10km/h时,驾驶室前部的显示屏(包括中控屏、HUD等)将禁止开启娱乐影像播放和游戏功能,以减少驾驶分心。

应急逃生保障方面,对车门把手、锁止系统和应急车窗的机械开启功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确保在碰撞或电池热失控等极端情况下,乘员能够从非碰撞侧车门顺利逃生。

公安部拟修订国家标准:乘用车启动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有驾

目前,该国家标准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公众可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部门反馈意见。若最终通过,将对我国汽车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使用产生深远影响。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