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时候,一些众所周知的道理因为太过浅显易懂,反而让人容易忽略。
就比如“用户决定市场”这件事,当口号喊谁都会喊,真正要去执行的时候,制造商们总想用自己的理念来“说服”顾客。
这就是自主品牌,或者说是其他想要出海的品牌们头一个有必要向比亚迪学习的。
别看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可以与传统燃油车分庭抗礼,占去销量的半壁江山,但是在比亚迪“秦王扫六合”之前,大部分购车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印象是相当两极分化的——要么就是为了把每公里成本压到最低而所有配置都降到最低的“网约车”;要么就是用上各种“黑科技”,功能花里胡哨的“大玩具”。
总之,新能源汽车可以是赚钱工具,可以是富人的玩具,唯独不适合作为家庭出行工具。
这个尴尬的现象,实际上就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没有完全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研制产品的缘故。
而到了比亚迪这里,产品逻辑就明显得到了改变。
比亚迪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讲故事”或者“卖情怀”,而是踏踏实实地研究中国家庭需要什么样的车——好开、省钱、空间大。
而在此基础上,再细分需求:是针对年轻人,还是针对潮流人士;是侧重驾驭的快乐,还是注重乘坐的舒适;是主打商务通勤,还是越野撒欢……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一款车,无论王朝、海洋还是腾势、方程豹,包括走高端路线的仰望,都没有脱离过基本的调性:好开、省钱、空间大。
即便是海鸥这样的小型车,也并没有传统小车的局促感,2500mm轴距搭配纯电平台扁平化布局,让后排腿部空间较同级燃油车提升15%。更别提哪怕仰望U8或者方程豹豹5都只喝92,压根不挑嘴——真正从硬核技术层面满足了用户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叠加“卖点”。
这就有点像是设计衣服,首先兼顾的是版型以及材质,然后再考虑要不要加贝壳纽扣和刺绣图案,只有穿起来合身且舒适的成衣,才会得到更多顾客的青睐;而不少“看起来很美”的设计,则会由于穿起来不那么舒适,而被顾客束之高阁。
这个道理,放之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比亚迪在国内自然是妥妥的销冠,甚至制作榜单时需要“与其他车企比例尺不同”,否则真就无法精准地体现出比亚迪一骑绝尘的销量态势。
而自从比亚迪开始出海,这种无往不前的销量涨势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依然“灵验”——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成为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全品牌销量冠军。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香港,上榜的TOP10中,不仅仅有比亚迪,还有其旗下的腾势,两者加起来超过了中国香港市场30%的登记量,也就是说,在香港每卖出3台新车,就有1台比亚迪。
在巴西、意大利、泰国、澳大利亚,比亚迪是一季度新能源销量冠军。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销量,只不过是“开始”,比亚迪还在持续发力,之后只会越来越多。
在英国,比亚迪一季度销量同环比增长均排名第一
之所以把这些排行榜单放上来,只是为了证明“好东西放之四海而皆准”,比亚迪用心造车,自然就能用产品力征服全球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消费者们。
如果说,自主品牌想从比亚迪的成功中得到经验,那么,最具有“含金量”的经验,就是——踏实研究技术,好好做产品,做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
这样,才能书写更多属于中国制造的传奇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