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车圈风起云涌的变革浪潮中,我们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满大街的新能源车纷纷贴上“增程式”的标签时,有两位重量级选手却始终没有加入这场狂欢——长城汽车和比亚迪。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嫌弃增程式“技术落后”,但真相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背后的故事。
一、朋友圈里的“另类选手”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打开手机朋友圈,发现北汽、东风、奇瑞、吉利、长安、广汽这些老朋友,还有问界、理想、零跑、哪吒这些新面孔,全都在晒自家的增程式新车。就连曾经表态“绝不做增程”的吉利,也悄悄给领克换上了“超级增程”的马甲。热闹之中,唯独长城和比亚迪安静如初。这种反差,像极了班级聚会时坚持吃素的两个同学——不是不合群,而是心里有自己的一本账。
二、技术路线之争:谁才是真香?
增程式的原理其实很简单:用油发电→用电驱动车轮。不少人吐槽这是“脱裤子放屁”,但理想汽车月销几万辆的成绩单啪啪打脸。关键就在于实际体验:市区通勤用纯电零油耗,长途旅行用油发电无焦虑。尤其当发动机专注发电时,能始终保持在最佳效率区间(好比让专业歌手驻唱,别逼他兼职跳舞)。
但长城总裁穆峰在发布会上说得更干脆:“打死也不做增程!” 原因在于长城引以为傲的Hi4混联系统——高速路上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比增程式少绕两道弯,能耗降低13%;爬坡时还能换挡调节,再省15%油。就像爬山时坐缆车直达山顶(直驱)和先坐大巴再转缆车(增程)的区别,前者确实更高效。
而比亚迪的底气更足:自家研发的DM-i单档插混,配合全产业链自产电池、电机、电控,成本压到极致。8万块的插混车除了比亚迪还有谁?人家根本不需要蹭增程的热度。
三、用户投票:销量揭露真相
技术争论最终要回归市场检验。2024年理想卖了50万辆增程车,问界M7单月销量破2万,深蓝SL03增程版上市即爆单……反观多档DHT车型的标杆哈弗猛龙PHEV,月销仅4000多台。消费者用钱包表态:技术光环不如体验实在。
有趣的是,增程式被唱衰多年却逆势翻盘,恰恰说明一个道理:用户关心的不是实验室数据多漂亮,而是日常用车省不省心。好比买手机——参数党盯着跑分,大众更在意充电快、拍照美、用着顺。
四、撕掉标签:哪有什么“工业垃圾”?
说增程式是“工业垃圾”?理想ONE的油耗短板,本质是老款发动机效率低(仅33%),而非技术路线原罪。如今理想L9换上自研1.5T热效率40%+的增程器,馈电油耗直接降到7L/百公里。再看零跑C11增程版,14.98万起售价配合纯电300公里续航,直接把性价比拉满。
其实技术本无高下,只有合不合适:
- 长城的选择:越野车需要强悍动力,坦克500 Hi4-T用三把锁+混联直驱,穿越无人区时可靠性拉满。
- 比亚迪的执念:把插混成本做到油电同价,让出租车司机都夸“一公里三毛钱真香”。
- 增程的优势:新手车企快速上车,用户获得纯电体验+无里程焦虑。
五、百花齐放才是春
回头看这场争论,更像一场精彩的“技术辩论赛”:
- 李想预言“大家都会转向增程”时,吉利一边摇头一边掏出领克超级增程;
- 长城高声坚持混联路线,销量承压仍死守技术信仰;
- 比亚迪笑看风云,手握全产业链“想咋玩就咋玩”。
但最幸福的其实是消费者——10万出头能买深蓝SL03增程版,15万有零跑C11超长纯电续航,20万享受问界M5的鸿蒙座舱,30万以上还有坦克500 Hi4-T带你翻山越岭。当技术路线从单选题变成多选题,受益的永远是用户。
结尾点题:或许未来某天,长城和比亚迪也会推出增程车型,也可能继续深耕自己的技术护城河。但无论选择哪条路,只要坚持“用户觉得好才是真的好”,这场中国汽车的创新长跑,就没有输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