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曾经的“模仿高手”,如今却成了车市里的“沉默者”。
2024年,它交出了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单:年销量仅14辆,产能更是直接归零。
这寒凉的数字,与高管们近乎两百万的年薪形成强烈反差,如同寒冬腊月里的一把火,烧得人心焦灼。
董事长近两百万的年薪,副总裁也相差无几,这在比亚迪、吉利这些巨头公司或许稀松平常,但在几乎停产的众泰,则显得格外刺眼,如同《红楼梦》里的贾府,荣华富贵早已成为过眼云烟,徒留下一地鸡毛。
回忆当年,众泰凭借大胆的“借鉴”策略,一度风生水起,2016年销量突破33万辆,营收也相当可观。
然而,这盛景如同昙花一现,新能源时代的浪潮汹涌而来,众泰却没能抓住机遇,反而像鲁迅笔下的“阿Q”,沉溺于过去的辉煌,错失了转型升级的良机。
7亿的海外订单,也未能扭转颓势,在国内市场更是激不起一丝涟漪,品牌影响力日渐式微,市场份额不断缩水。
这巨大的反差,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近两百万的年薪,在那些业绩斐然的企业高管身上,或许合情合理。
但对于几乎停产的众泰而言,这笔支出无疑是巨大的负担,如同唐玄宗晚年沉迷享乐,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高管的薪酬结构中,或许包含了期权和业绩奖励,但这些奖励的计算标准是否合理,是否与公司实际业绩相符,值得深思。
对比其他车企高管的薪资,吉利、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高管年薪虽然不菲,但他们背后都有着雄厚的销量和业绩作为支撑。
众泰的薪酬体系,显然需要重新审视。
众泰的困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战略失误、技术落后、管理层决策失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曾经的成功,或许只是赶上了市场风口,却没有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它面临的挑战,如同西楚霸王项羽,虽有万夫莫当之勇,却因战略失误,最终兵败垓下,令人惋惜。
未来之路,众泰任重道远。
想要重振雄风,必须摒弃幻想,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唯有如此,才能摆脱困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否则,它将彻底沦为车市历史上的一个注脚,一个曾经辉煌,最终黯然落幕的警示案例。
而这警示,不仅仅是给众泰,更是给所有企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