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上海临港工厂内,工程师正在调试全新的冲压设备,机械臂的金属光泽与初春晨光交相辉映。这座预计2027年投产的工厂,即将见证汽车工业史上的重要时刻——雷克萨斯首款国产纯电车型将在此下线。这个坚守进口身份37年的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电动化渗透率突破40%的2025年,终于迈出了本土化生产的关键一步。
一、光环褪去:进口神话的破灭时刻
2024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定格在181,906辆,较三年前巅峰期缩水20%。这个曾经需要加价10万才能提车的品牌,如今主力车型ES的终端优惠已突破8万元。在杭州某4S店,销售经理王磊翻着库存报表苦笑:“现在客户进门就问’这车充满电能跑多少公里’,我们展厅却还摆着燃油车。”
数据揭示着残酷现实:2024年豪华电动车市场同比增长68%,而雷克萨斯电动车型仅贡献总销量12%。当蔚来ET7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奔驰EQE月均3000辆时,雷克萨斯首款纯电RZ月销始终在500辆徘徊。某机构调研显示,90后消费者对雷克萨斯品牌认知度较五年前下降27%,"电动化迟缓"成为高频差评词。
二、战略转舵:大象转身的底层逻辑
丰田章男在2024年上海赛车场的露面绝非偶然。这位曾公开质疑全面电动化的掌门人,在与上海市政府的谈判桌上,亲手签署了雷克萨斯国产化协议。这背后是三重战略考量:
成本困局倒逼:进口车25%的关税,叠加海运、仓储等费用,使雷克萨斯单车成本较国产BBA高出15%-20%。以ES300h为例,日本工厂出厂价约28万元,到岸成本已达35万,而国产宝马5系混动版成本控制在26万以内。
政策红利的消失:2025年起实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准入规定》,要求车企本地化采购率不低于70%。雷克萨斯现有供应链中,电池、电驱等核心部件本土化率不足30%。
用户需求的断层:调研显示,豪华车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的需求增速达年复合42%,而雷克萨斯车机系统OTA升级频率仅为新势力品牌的1/3。
三、破局密码:本土化战略的三重奏
在江苏常熟的丰田研发中心,工程师张薇团队正在攻关CTB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我们要把电池包厚度减少110mm,这关系到整车操控性和空间表现。"她身后的测试台上,国产雷克萨斯原型车正在进行第27轮冬季标定。
根据规划,国产化战略将分三步走:
制造本土化:上海工厂规划年产能12万辆,采用丰田最新的e-TNGA纯电平台,生产线自动化率提升至95%。更关键的是电池工厂同步落地,规划产能20GWh,可满足15万辆电动车需求。
研发本土化:北京、上海两大研发中心扩编至2000人,重点攻关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智能语音交互系统。与华为、地平线的合作已进入实质阶段,2027款车型将搭载联合开发的MDC计算平台。
生态本土化:首批50个超充站将沿京沪、沪昆高速布局,支持800V高压快充。更值得关注的是,雷克萨斯将接入国家电网智慧充电平台,实现与第三方充电桩的互联互通。
四、市场变局:豪华车市的重构前夜
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理想汽车展厅人声鼎沸,而一街之隔的雷克萨斯门店略显冷清。这种反差映射出行业剧变:2024年30万元以上电动车市场,新势力份额已达58%,传统豪华品牌正遭遇"诺基亚时刻"。
行业分析师李博算过一笔账:雷克萨斯国产后,制造成本可降低18%-22%,若维持现有定价体系,单车利润率将提升12个百分点。但更大的挑战在于品牌价值重塑——当90后消费者更在意"激光雷达数量"而非"匠心工艺",雷克萨斯需要重构价值坐标系。
某咨询公司调研揭示关键趋势:高端用户对"全栈自研"的关注度提升至67%,对"进口品质"的关注度下降至29%。这意味着,雷克萨斯引以为傲的"全进口"标签,正在从资产转变为负债。
五、未来赌局:胜算几何的辩证思考
在东京总部战略会议室,丰田高层反复推演着中国市场的多重变量。国产化不是万能解药: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0%,奔驰调整电动化投资节奏,这些前车之鉴警示着市场变数。
但机会同样存在:中国电动车渗透率将在2027年突破60%,豪华车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保持8%以上。雷克萨斯若能在2027年前推出3款国产纯电车型,有望抢占总需求扩容带来的增量空间。更重要的是,其混动技术积累与国内PHEV市场爆发形成战略契合点——2024年插混车型增速是纯电车的1.8倍。
某券商测算显示,雷克萨斯国产项目盈亏平衡点在年销8万辆。这意味着其必须在前三年保持3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这个目标既充满挑战,又并非遥不可及。正如丰田中国新任总经理李晖在内部信中所写:“我们要学会在电动车赛道,用新的语法讲述豪华故事。”
(全文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