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车子还能“聪明”到啥地步?其实这话放几年前听起来像科幻片,但现在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咱们大东北老工业基地居然成了全国智能汽车圈的风向标,说实话,有点儿出人意料。很多人会想,智能网联汽车和咱普通人到底有啥关系?这玩意儿真能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还是噱头多于实际?其实只要认真琢磨一下,你会发现这里头藏着不少门道,也许你明天上路时,身边坐着的就不是司机,而是一个“机器人”。
先来问个直白的问题,什么叫智能网联汽车?有些人一听这个词就头大,觉得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装满各种传感器、联网设备、人工智能大脑的车。它能和别的车、路面、信号灯,甚至马路牙子聊天。你可能觉得,啊,就给车装个电脑呗,但实际上,这就是给车子加了“眼睛”、“耳朵”、“大脑”,让它自己判断前面有没有人,有没有红绿灯,有没有大坑,甚至能“预测”旁边的自行车会不会突然窜出来——这不就是车界的葫芦娃吗?其实说笑归说笑,这一切都挺疯狂地朝现实迈进。
那问题来了,沈阳咋就成了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举办地?要知道,大多数人一提起高科技汽车,会想到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沈阳靠什么?其实仔细一琢磨,沈阳底子厚,工业基础好,而且早这些年转型的时候就动了脑筋。传统车企、零部件供应商,甚至传感器、无线通信这些企业,组合在一起一旦发力,那动静就不小。再加上地方政府当了个“超大号的产品经理”,积极搭平台、引资金、请专家,那些有点技术、有点子弹的团队,这下全都被吸引来了。大会上能见到一堆车圈、科技圈的大牛,交换意见、碰撞火花,说不定谁一句聊天就冒出一个新项目。
可就像吃火锅,光有食材、厨具不够,还得有火候和调料。智能网联汽车要真正落到日常生活,还面临不少“堵点”。比如最直接的,安全问题。你敢把生命交给一个没有方向盘、不会喊“叔叔慢点啊”的机器人车?软件谁来写,硬件谁来造,坏了谁来修,犯错了谁担责?这事儿一环扣一环。有技术大佬说了,现在哪怕是最强的自动驾驶,能做到的是在封闭园区或高速路开一开,真要全城无死角可不是一早一夕的事儿。
再说,咱们的路况环境,一年四季冷热极端,路况五花八门,光有科技没用,必须适应地形,懂人性。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表面宣传高科技,其实核心争的是“谁能把这玩意做进寻常百姓家”。这才是决胜负的地方。大众的买账程度才是最大的市场驱动力。一开始大家图新鲜,媒体蹭热度,企业要风投,最后用户兜里的钱才是检验一切的标准。
其实,这次大会还有个被忽略的角度:普通人能在现场摸一摸、坐一坐、看一看各种新车型、新技术。你说平时看新闻老远,觉得虚,这次直接试乘试驾,你一坐进去感受自动驾驶,那感觉就不一样了。你会发现方向盘并不是唯一的安全感来源,那个隐藏在座椅和车轮里的智能算法,有时候比开车二十年的老司机还冷静还靠谱。有人说,科技能不能给生活添温度?我的理解是,能,也得看谁怎么用。
但我还是忍不住反问,智能网联汽车到底图啥?是为了让出行更方便,还是出于资本逐利的“新故事”?有些声音说,这种汽车花哨,普通人用不上,买不起。其实,科技每次普及,刚开始都是这些问题。几十年前,谁家没有个立在屋里的大黑白电视机,谁还不是邮购来的呢?现在你看看,手机、空调、甚至电动车,变得比白菜还便宜。市场经济就是这么个逻辑,谁先用起,谁先享福,之后技术的红利慢慢普及,谁不爱赶时髦谁迟早也用上。
再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技术发展是不是会让某些人“失业”?这个话题绕不开。自动驾驶如果普及,司机会不会下岗?工厂里的工人是不是被机器人替代?说实话,这问题早在蒸汽机、电灯泡、计算机出现时反过了好多遍。最后结论都是,不会没活干,只是活儿变了种类和方式。你得会操作、维护这些新玩意儿,有技术门槛了,收入反而可能更高。变得早的人吃香,变得晚的人掉队,这不是哪一个行业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节奏。
反过来说,如果沈阳这波大会能让大家对新产业有新认知,产业聚集起来形成新的工业生态,人才留下来,企业想留下来搞事,这就不是一场科技展这么简单,那是给一座城市的未来搭上了快车道。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参与项目,有了展示自我与成长的机会,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好事。
但人也得冷静:大会再宏伟,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落地成果。口号可以喊得山响,真正产品得靠市民用脚投票。智能汽车进不进社区、能不能跑上普通道路、配不配得上维修服务和售后、遇到矛盾能不能合理解决,用户敢不敢放心掏钱,才算发展起来。别让智能网联汽车成了“只供展览的摆设”,也别让城市建设成光打雷不下雨的浮夸项目。其实不少城市曾经也搞过“智能+无人车”示范区,风头过去一问,成效无几。这警示沈阳:做产业,得一步步地踏实干,别一天到晚讲故事,最后和市民实际生活脱节。
我也很好奇,十年之后,沈阳街头能不能跑满会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会不会有更多外地孩子愿意跑到这来念书、工作,只想投身于智能汽车产业。城里工厂没停,科技企业不断,有事做,有钱赚,有希望。这才是好城市的模样。反过来,如果这场大会只是一次展示、一次吹牛,新闻稿出了,热闹一阵,又全散了,那就可惜了。
开头我问,咱和智能网联汽车有多远,现在再想一次,我觉得可能没那么遥远。智能网联汽车不仅仅是几台会自己动的车,更是一场由科技产业升级、城市生态变革、就业机会调整带来的“生活方式革命”。沈阳有底气,也有挑战。一场大会一次热闹不算啥,关键是接下来每一步都得走得扎实,每一环都能透进百姓生活里,那才算新时代的新出发。
未来出行会变啥样?会不会哪天下楼一挥手,来接你的就是一台全自动的智能车?会不会有朝一日,开车成了记忆,出行和上网一样,“无感”成了共识?这些设想说出来不夸张,信不信,野心大点,梦想有时候会慢慢变成现实。大会给沈阳抬了名气,更要沉下心把产业链、技术、市场一步步夯实,干出个样子来。嘚瑟的时候别忘了咱还没到终点,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才算没白开这场大会。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