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本田思域的跌落,其实一点都不让人意外。想想五年前,那可是“神车”里的战斗机,谁要买都得看店里脸色,还得加钱排队。年轻人追得起劲,发朋友圈说自己提了辆思域,底下都一片羡慕。但这几年,什么都变了,卖思域的销售员现在都快成“服务明星”了,恨不得上门给你讲政策。思域从顶流变边角,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觉得要问一个最本质的事情:现在买车的人到底在乎啥?五年前,大家还迷恋什么本田发动机、VTEC一响谁与争锋,那是因为选项不多。同级里不是隔壁几位头铁型选手,就是价格一刀切的合资,偶尔国产冒个头,还是怕“不保值”、“底盘差”。所以能开到思域,确实有点“跑格”能吹能改,还能发点小视频圈粉。
可是现在呢?国产车一夜之间起飞,插混纯电搞得天翻地覆,一个月厂家就敢升级两次OTA,你说你还在聊发动机?你嘴巴一碰发动机,人家都问你“你这有自适应巡航吗”“你车机能刷小红书吗”“能不能在车里唱KTV”……以前思域引以为傲的那些,变成了短板。讲情怀,不如讲体验;讲操控,谁还天天跑山路?上班堵车方便才是真理。消费者的需求,半夜就能换赛道,你还在原地打转?不掉队才怪。
再看其他车企是怎么干的。比亚迪一年一大改版,混动插电比燃油还便宜,配置一排排,屏幕都快赶上电视机。长安直接推新款,电池更强,智能化更聪明。新势力那就不说了,连盲点监测、座椅按摩、语音助手都标配,手机能干的车都能干,车能干的比手机都快。说性价比,国产确实能打;说创新,国产体验更贴近现在生活。你选思域,就是奔着一句“过去我喜欢”,但现在你的“喜欢”,已经和实际需求脱节了。
这里其实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合资品牌还活在谁的旧梦里?大家见过不少合资的老油车,卖价死不降,配置死不涨。担心品牌形象、担心利润、担心燃油车的“底盘信仰”。可消费者不傻,数字面前谁都扒得掉底裤。以前思域一上市,能靠着动力、低油耗称霸;现在油耗都快不是大家最关心的了,智能座舱成了咱们买车首要指标。你还敢用老思维和消费者互动,市场自然不会给你好脸色。
思域的经历,有点像我们平时见到一些“年年优秀”的绩优股。刚开始的时候业绩亮眼,增速快,大家追捧。等到新兴行业更有潜力,老牌增长一滞,年轻人疯狂买入新股,老股被抛到一边。市场没有道德束缚,只有利益优先。你不创新、不进步,谁还陪你怀念青春?
这也不是说国产车没问题,有些地方还是毛躁,比如某些产品堆料堆得太狠,品牌积淀还远远不够,售后体系有时候让人踩坑。但问题是,人家在进步,而且进步非常快。消费者根本不给任何“情怀”留余地,便宜、好用、有新鲜感就买,错了下次再换。从长远讲,国产车还要做得更扎实,但合资车这套老本吃吃,已经到了快要被“饿死”的地步。
所以说,本田思域不是单独跌了个跟头。是过去那套“我只靠技术领先”“我只靠品牌信仰”已经无效了。市场是个冷酷无情的老师,刚开始调皮还能蒙混过关,后来你要是不跟上课程进度,就得重修。思域的掉队给所有车企上了堂“公开课”,永远不要相信自己是老大,即使是曾经的神车,也不过是时代的产物。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能打的“产品力”?说来满大街大家都有共同答案:不是单一技术强,而是整体体验领先。智能车机、车载互联网、OTA升级、自动驾驶辅助、智能交互、电气化系统,这些才是现在和未来的刚需。思域这一代如果还抱着“我们发动机牛逼就行了”,那真是要被市场打爆。你不跟上电动化、数字化,连消费者都懒得看你的广告。
而且这场变迁不是一时的,汽车市场的剧变刚刚开始。合资能不能找到新路子,国产能不能持续进步,都还需要时间考验。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咱们讨论思域跌落,不是遗憾,而是必须直面现实。每个行业都有新旧交替,甚至于,不适者淘汰是最正常的现象。无论是车企,还是普通打工人,都是这个游戏规则下的小角色。你停下脚步,别人就冲得更远。不是你不牛,是世界不等你。
再说了,“神车”这个词本来也有点被神化了。你成了神车,但只要忽略了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马上头顶要掉下来。现在中国车市,是比拼更快、更强、更贴近生活。你产品力如果不进步,哪怕是“信仰”,都保不了你流量。每一家车企要做的不是讲过去光辉,而是拿出让用户惊喜的新东西。“思域”们失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沉浸思域过去的荣光。
很多人觉得,思域也不是完全没希望,再焕新一下不就能起死回生?我觉得纯靠换代、加点配置小改是远远不够的。问题的核心是企业有没有决心彻底转型。燃油车不放,电动化不跟进,智能化不拖后腿,市场已经懒得等你。也许思域会像百事可乐一样换个新口味,烟花一现;但从本质上看,没有颠覆式创新,不可能再回到巅峰。
现在中国买车最明显的趋势,是智能和电动成了门槛,燃油和机械成了附加分。以前买思域的人,今天很可能下单的就是比亚迪、深蓝、小鹏。只要你体验过国产智能车,回头再看思域那套“科技配置”,就像是在用老款诺基亚,心里想的肯定是“怎么还原始到这个样子”?时代变了,原地不动只会被历史车轮碾过去。
说到底,思域的跌落不是谁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给所有参与者上的一堂“进化课”。产品力才是硬道理,没人永远吃老本。谁跟得上时代,谁就能活着;谁跟不上,谁就得接受市场的拍卖。不光是思域,所有“觉得自己还行”的老品牌,都有可能随时被新人换掉。
你问今天车企到底该咋办?答案其实很简单——别把昨天的成就当明天的门票。消费者现在想要什么,你就快把什么做到极致;敢破敢立,敢于放下一切“过去的包袱”,才是真正造好车的开始。思域已经在用销量讲故事,每一家车企都该赶紧掏出新剧本,否则等着变成下一个“跌神坛”的主角吧。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