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Y开回家的第二天清早,老张头拿着早饭在楼下晃悠,远远打量着我的新车,撂下一句:“电车这玩意儿,省心不省心,还是等你开几个月再说呵。”——把这句话当成笑谈,转眼两个月,Model Y从神坛走进了柴米油盐的生活里。想想当初26万签名落笔时,还有点后怕,如今轮子落地,琐碎与新鲜全盘接收——些碎念,也许正是换车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先说这两个月里的闹心地儿。开起来,安静是真的没燃油车那么安静。我小区外头那老路,水泥面带点小裂缝,公交车一碾过都咣当作响——轮到Model Y跑上去,轮胎摩擦那声音,家门口烧锅炉炸豆腐似的。有人说隔音包能补补,可邻居王师傅过来摸一圈,叨咕了一句:“塑料感,哎,就这。”太阳一出来,内饰那块大屏两边反光直晃眼,我上班路上遇见红灯,正擦汗顺便撇了一眼屏都有点晕,他打趣:“年轻人讲究,还不是看个大电视。”
后排?说实在的,轴距摆那了,尺码也不小,偏偏座椅硬度像老电影院的木椅。岳母跟我市里串亲戚,才40分钟,腰就直喊不舒服。小孩是可以横着打滚的地台没个包袱,中间脚搁得稳,可屁股不太愿意多坐一秒。
有些东西你买前觉得高级,用久了反怪麻烦。比方,按键几乎都搬到那块屏幕上,老张头打个比方:“这东西啊,你指望它啥都能管,可出点小毛病手就慌。”想调个风量摸好几下,开个天窗翻来覆去找图标,他说以前开普桑,物理按键一捏就成了,一目了然。现在科技发达,反而怕自己反应慢手眼跟不上,操作两下就催自己别分神。
可也别说,过了最初的新鲜和别扭后,优点慢慢浮出来。电车嘛,续航原来真没大家瞎讲那么悬乎。我买的长续航,厂家说能跑615公里,市区我不飙车、不空调大开,差不多五百五十上下稳稳当当。大热天开回老家(190公里单程,高速一路),到了还能剩三分之一多点。唯一一次虚张声势是冬天,朋友小王怕冻出现开空调掉表快,实际一天回城还有二百多,也不过是习惯问题。回城晚上回家插着桩睡觉,第二天满血复活。电费嘛,真不忽悠,师傅说算法自己算,每公里一毛都没到,省上几百油钱一个月没问题。小区新装的国标桩,有条件更方便,手指一按,啥都不用管。
驾驶上最有意思了。开惯了燃油车,油门深踩一点想要动力得憋一会儿,Model Y可不一样,小电门下去,推背来得贼直接。媳妇儿说:“你别猛踩,晕车。”红灯起步,通常一骑绝尘。超车不用抢变速,单踏板开一会就上瘾。操作灵巧,方向盘一打不费劲,停车楼里窄弯道拐得比帕萨特还小。Autopilot辅助更挺出活,之前出远门总怕累,现在高速一打开自适应巡航,自己跟车他也能瞅道线,累不着我。偶尔乱识别,磕巴一下,师傅群里说美国那套还水土不服,市里高速最好盯着点。
空间其实比想象大。我初看外形觉得溜背不实用,没想到后备箱一开,能塞东西的空间足足的。帮朋友搬家,不拆座椅一哈塞进洗衣机跟四只行李箱,别人都纳闷SUV还能这么能装。副驾下头和前备厢还有暗格,我把充电枪折叠椅都扔进去了——恰好。
有趣的是,车友群里还聊过个冷门配置:困了时候,能把前排座椅平放,加个充气床垫午休真爽。只是热天屏幕烫手,每次我一按,电池温控开始响,维修师傅哼道:“电车,最怕不是电池坏,是你不小心按错东西。”
两个月用下来,Model Y的小毛病有,尤其硬塑料内饰和冷冰冰的风格,干脆是反面教材,没老奔驰那股温吞气。可算账是很实际的,师傅一句话:“一辆电车能让你周末敢随便出去,没事堵点车不心疼,不容易。”我经常周末说走就走,以前油价涨了就默默在家躲着的,都变了。
就这样,26万买到的Model Y,车本身没太多让人吹爆的“高端感”,但对日子是真的有影响。两个月时间,既有师傅调侃,也有新鲜感渐淡后的琐碎,偶尔有路边小孩喊“特斯拉,电的嘛!”我挥手,突然像是城里稀罕事。
更深夜有趣一桩——某天物业敲我家门,说地下室有人把Model Y前备箱掀开打算拿里头啥,亏是我只放了三把螺丝刀和个旧头盔,“啥都没捞着。”隔壁小王笑,说电车是“新时代铁皮匣子,防小偷指数高。”
26万到底值不值,别人嘴里说不明白。车本身渐渐加入日常琐碎,肉疼的地方习惯后也就不疼了。车友注意:这车有个无声的冷启动彩蛋,有时候凌晨三点你停车楼里听到细声电流,别慌,是系统自己升级呢。配置嘛,不断“偷偷”多一点,偶尔刚够用,偶尔笑话,偶尔升级不生效。开着Model Y,琐碎日子,一桩一桩混进来,有趣也好,不值也罢,只有自己晓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