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豪车,大家脑子里可能马上会蹦出法拉利、兰博基尼这些跑车,或者是奔驰宝马的高端系列。
但要是说起汽车里的天花板,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劳斯莱斯。
这个牌子,代表的不仅仅是贵,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不过,您能想象一辆劳斯莱斯能卖到1.5个亿人民币吗?
这个数字听着就跟天方夜谭似的,但在十多年前,这事儿还真就发生了。
这辆车的故事,从一开始的万众瞩目,到后来的无人问津,再到今天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也让我们普通人看清了很多热闹背后的门道。
这事儿得从2011年的上海国际车展说起。
那时候的国内汽车市场,可以说是黄金时代,尤其是豪华车市场,那叫一个火爆。
全球各大奢侈品牌都把中国当成了最重要的市场,变着法儿地推出各种限量版、定制版来吸引有钱人的目光。
就在那样的背景下,一辆通体金光闪闪,车身长得有点夸张的劳斯莱斯幻影,就这么出现在了展台上。
它一亮相,所有人都被惊呆了,不只是因为它那接近9米长的庞大身躯,更是因为它那个吓人的报价:1.5亿人民币。
那时候,像布加迪威航这种顶级跑车,售价也就四千多万,跟它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主办方当时宣传说,这1.5亿可不单单是买一辆车,这是一个豪华大礼包。
咱们来看看这个礼包里都有些啥。
除了这台加长版的劳斯莱斯,还搭售了一块号称是顶级的翡翠、一个爱马仕带钻石搭扣的鳄鱼皮包,外加一个去瑞士的双人高端体检旅行,来回坐的还是私人公务机。
这么一包装,听起来确实是把奢侈品给凑齐了,感觉是为顶级富豪量身定做的。
当时很多人都在猜,这得是什么样的家庭,才会花这么多钱买这么个“套餐”啊。
可是,热闹归热闹,真要掏钱的时候,买家可都是人精,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咱们普通人虽然买不起,但算算账还是会的。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1.5亿到底值不值。
首先,那个去瑞士的旅行,听着挺高级,坐私人飞机,做羊胎素理疗。
但懂行的人一算就知道,包一架湾流公务机飞个来回,加上在当地的所有开销,有个两三百万就顶天了,这还是往高了算的。
再说说那个爱马仕的包,确实是奢侈品里的尖货,鳄鱼皮加钻扣,非常稀有,但市场价也就是几百万的事,给它算五百万已经很给面子了。
最不好估价的是那块翡翠,这东西价格浮动大,水也深,但除非是那种能放进博物馆的国宝级藏品,否则要说它能值个几千万上亿,恐怕也没多少人信,咱们大方一点,给它算一千万。
最后就是这辆车本身了。
它并不是劳斯莱斯原厂生产的,是找了改装厂在普通幻影的基础上加长改造的。
有个参考,当时劳斯莱斯官方自己也出过一款加长幻影,车长6.9米,售价是1888万。
这辆车比官方的还长了2米,但本质上还是改装车。
所谓的“全车镀金”其实也夸张了,仔细看就会发现,只有车头那个标志性的进气格栅和一些腰线、车标是镀金处理,车身大部分还是金色的油漆。
这么算下来,这辆车的实际价值,就算把改装费、品牌溢价全算上,给个三千万的估价已经相当慷慨了。
这么一合计,车三千万,翡翠一千万,包五百万,旅行三百万,加起来总共也就四千八百万,连五千万都不到。
用不到五千万的东西,打包一下就敢要价1.5亿,这中间的差价也太离谱了,简直是把买家当成了不懂算数的傻子。
市场的反应是最真实的。
从2011年车展亮相开始,这辆车就一直在寻找它的主人,结果这一等就是七年。
这七年里,它就像一个被过度包装的商品,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在价值撑不起那么高的价格。
据说中间价格还降到了1.2亿,可依旧没人愿意接盘。
为什么呢?
其实这也反映了国内富豪消费观念的变化。
早些年,可能有些人觉得开个金光闪闪的车很有面子,但真正到了顶层圈子里的人,他们反而追求低调和隐私。
开这么一辆车上街,就等于在脑门上贴了个标签,告诉所有人“我非常有钱,快来看我”,这对于真正注重安全和个人空间的富豪来说,反而是个麻烦事。
他们买车,更看重的是车的品质、文化和圈层属性,而不是这种浮夸的炫耀。
就这么一直等到了2018年,这辆车总算是卖出去了。
它先是被安徽宣城的一位老板买下,上了个当地的车牌。
当时传言说成交价是四千万,但很多人都觉得实际价格肯定比这个还要低不少。
您猜这位老板买它来干嘛?
不是自己开,而是把它投入了婚庆租赁市场。
你想想,四千万买台车专门跑婚庆,这得接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啊,用这笔钱买十台普通的幻影组个车队,可能都比这划算。
果不其然,没过两年,这辆车又被转手卖给了浙江的一位老板,换上了现在大家熟知的“浙G77777”这个五连号车牌,用途还是一样,继续在婚庆市场上奔波。
从一个曾经标价1.5亿,梦想着进入顶级富豪车库的“艺术品”,到现在变成了一辆按天出租,为新人婚礼增光添彩的“工具车”,这辆车的经历确实让人啼笑皆非。
它车窗上还贴着“全球唯一1辆”的字样,但这其实也是一种宣传手法,在国外,只要有钱,定制这种加长版的劳斯莱斯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现在,它凭借着独特的造型和唬人的车牌,在婚庆市场倒也混得风生水起,租一次的价格是普通幻影的好几倍,毕竟结婚是人生大事,很多新人也愿意花这个钱图个排场和吉利。
但这辆车的故事也成了一个“笑柄”,人们谈论它,不再是惊叹它的昂贵,更多的是调侃它当初那不切实际的定价和最终尴尬的归宿。
要是当年真有人头脑一热花了一个多亿买下它,现在回头看看,估计肠子都得悔青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