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方程豹熊甜波:钛系列今年还有新品,年底再推轿车系列

当一台车被赋予“钛”这个元素时,你很难不联想到航天级的材料强度与先锋科技感。但方程豹团队给出的答案更为大胆——在4月16日上市的钛3,用151L电动前舱、车载无人机系统与可编程智能座舱,将硬派越野与都市潮流两种基因融合成价值13.38万元起的科技载体。这场由比亚迪高端品牌发起的变革,正在改写新能源SUV的市场规则。

对话|方程豹熊甜波:钛系列今年还有新品,年底再推轿车系列-有驾

一、钛3的破局逻辑:用科技解构传统场景

站在深圳湾体育中心的展台上,方程豹汽车总经理熊甜波向媒体展示着钛3的“1机3舱”配置。当工程师现场演示车载无人机自动起降、跟拍车辆穿越复杂路况时,观众席爆发的惊叹声印证着产品经理的前瞻判断:年轻用户对汽车的需求早已超出代步工具范畴,而是需要“能创造社交货币的移动科技空间”。

这款与大疆联合开发的灵鸢系统,搭载着行业首发的车载无人机收纳舱。相比市面上需要手动操作的改装方案,钛3的无人机可实现自动充电、舱内温控保护、飞行数据与车机系统实时联动。熊甜波在采访中透露的细节值得注意:“我们为极端环境设计了双重定位补偿算法,即便在无GPS信号的峡谷,无人机仍能通过视觉识别追踪车辆。”

对话|方程豹熊甜波:钛系列今年还有新品,年底再推轿车系列-有驾

如果说智能装备是吸引眼球的利器,那么空间重构才是真正的产品内核。工程师团队将传统燃油车冗余的发动机舱改造为151L电动前舱,这个可容纳28寸行李箱的储物空间,配合电动滑移尾门和可拆卸式车顶行李架,解决了户外装备收纳的痛点。在张家口进行的用户实测中,这台车成功装载了桨板、折叠自行车、露营设备三套装备,验证了“一车多场景”的可行性。

二、技术突围背后的市场洞察

从豹5到钛3,方程豹产品序列的快速迭代,映射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深层变革。熊甜波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接受采访时坦言:“去年立项钛系列时,我们捕捉到三个关键数据:Z世代购车决策周期缩短至23天,车载智能设备使用率提升至68%,车辆日均闲置时间超过20小时。”

这些数据直接催生了钛3的三大产品逻辑: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借助智能生态提升使用粘性,利用空间可变性创造增量价值。在试驾活动中,产品经理演示了座舱的“剧本杀模式”——将前排座椅180度旋转后,配合车顶投影仪和环绕声场,10分钟即可将车内转变为沉浸式娱乐空间。

对话|方程豹熊甜波:钛系列今年还有新品,年底再推轿车系列-有驾

这种对用户时间的争夺,在定价策略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钛3入门款较同级竞品低2万元的定价,并非简单的价格战。熊甜波解释其商业逻辑:“我们要让用户把省下的预算投入到周边生态,比如车载无人机、智能外设,这些配件带来的使用频率提升,才是品牌真正的护城河。”

三、产品矩阵的蝴蝶效应

随着钛3的上市,方程豹已形成“豹系列攻占高端越野,钛系列锁定科技潮流”的双线战略。但团队显然不满足于此,熊甜波在采访中首次确认:“年底推出的第三系列将聚焦轿车市场,首款车型会搭载新一代CTB电池技术,续航突破800公里。”据供应链消息,这款轿车可能采用比亚迪最新研发的轮毂电机技术,实现前后扭矩的毫秒级分配。

更值得关注的是钛系列的技术溢出效应。在南京试制的工程样车上,出现了可升降激光雷达阵列和车顶太阳能板的设计。虽然熊甜波表示“这些配置尚在验证阶段”,但结合比亚迪公布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可以预见2025年推出的新钛系列产品,或将重新定义新能源车的能量补充方式。

对话|方程豹熊甜波:钛系列今年还有新品,年底再推轿车系列-有驾

四、用户共创的边界突破

在方程豹深圳总部,一面由3D打印零件组成的“用户创意墙”格外醒目。这里陈列着237项来自车主社群的改装方案,其中15项已被纳入产品改进清单。一位参与车载无人机云台设计的航拍博主告诉我们:“工程师团队用三周时间就实现了手势控制功能的OTA升级,这种响应速度在传统车企难以想象。”

这种深度共创模式正在改变产品开发节奏。据内部人士透露,即将推出的钛3露营套装,其折叠桌板结构和外放电接口布局,正是采纳了318川藏线实测车队的建议。熊甜波在采访中特别强调:“用户不应为创新试错买单,所有新功能必须通过15万公里耐久性测试才会推向市场。”

五、技术普惠的产业启示

当钛3将车载无人机系统下探至15万价格带,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已超出汽车行业范畴。大疆创新车载事业部负责人证实,与方程豹的合作使其无人机生产成本降低18%,相关技术正快速向消费级产品迁移。这种“汽车研发反哺消费电子”的逆向创新,或许是中国科技企业独有的进化路径。

对话|方程豹熊甜波:钛系列今年还有新品,年底再推轿车系列-有驾

在动力系统领域,钛3搭载的“E+2C”架构同样具有行业标本意义。通过将电机控制器与车载充电机深度集成,这套系统不仅实现了95%的能量转化效率,更关键的是将高压零部件维修成本降低40%——这对消除用户新能源车使用焦虑具有现实价值。

(结语)

站在产品发布会的聚光灯下,熊甜波那句“技术是方程豹的底气,但用户需求才是真正的指挥棒”,或许是对这场变革的最佳注解。当车企不再执着于参数表的比拼,转而在真实场景中寻找技术落点,市场的反馈往往比预想中更热烈。据终端数据显示,钛3上市首周订单突破1.2万台,其中72%的消费者加装了智能生态套件——这组数字背后,藏着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真正密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