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轮胎选择受限,用户偏爱进口,厂商宣传难打动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一到汽车轮胎,大家的脑袋就跟打上了锁一样,死盯着进口那几个牌子不松口。

有时候我都想问:你是真的懂轮胎吗?还是被商家和广告给惯坏了,明明有便宜好用的国产胎,非要买贵的进口货?

你就说,现在汽车都一窝蜂地往国产化跑,三大件都敢用国产了,新能源都追着合资车打,怎么一轮到轮胎,立马全员变成“进口信徒”?

是不是觉得国产轮胎不安全、性能不行?还是心理上总觉得贵的就一定比便宜强?

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记得有年头了,朋友去换轮胎,我跟着过去瞧热闹。选胎的时候人家给了一大堆推荐,什么米其林、普利司通,贵得不像话,再看看国产——价格直接砍下来三倍,现场就觉得这事不对头,便宜成这样靠谱吗?

国产轮胎选择受限,用户偏爱进口,厂商宣传难打动-有驾

但后来我给闲置的小车换了套国产胎,第一感觉就是——真耐磨。两年下来四五万公里了,胎花还在,甚至还舍不得换。要说舒适性和干地抓地力,一般家庭、城市用其实没毛病,正常上下班开着也不心慌。

不过也不能光夸,有次下雨天走高架,急刹那一冲,轮胎有那么一点滑,刹车距离能多两三步,那种小心翼翼的感觉确实体会到了。国产胎在湿地和极端情况下,确实跟那些进口胎细腻感差点意思。

国产轮胎选择受限,用户偏爱进口,厂商宣传难打动-有驾

可是问题又来了——咱们多数人的用车场景,跟赛车手有半分钱关系吗?谁有闲心天天赛道极限驾驶?一般就是上下班、逛超市、周末带娃出门不是?

很多人其实开车很佛系,对胎的需求说白了就是别出事、安全就够了。

这时候你再回头想:买贵三倍的进口胎,图啥呢?心理安慰?炫耀品牌?还是纯粹不信任国产?

再看看身边朋友买胎,基本都是让店里照原配买,原车装的啥牌子,换啥牌子,四个一起上就完事了。他们不是不在乎钱,但更怕折腾出啥幺蛾子,不懂就照原配办,觉得原厂不会坑自己。

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国产轮胎没办法走进大家的视野,因为新车原厂配的还是那些老牌进口胎。你连体验机会都没有,大部分人就一直没兴趣去试试国产。

再加上国产厂家宣传思路有点问题,尤其这几年,国产轮胎打的最狠的就是“耐磨”。感觉什么网约车司机,物流车队,用得齐齐整整,主打一个能拉长用寿命、少花钱多办事。

可是你要问普通家庭用户,他们一年能开多少公里?八千、一万、顶天一万五,耐磨对他们有什么实际意义?大家更关心的是轮胎噪音大不大、雨天安全不安全、小孩睡觉会不会被轰醒、过坑洼路不会不会跳得厉害。

结果你厂家主打“耐磨”,却忽略了更多人的实际痛点,方向就有点拧巴。

这其实反映出一个普遍现象——中国制造业很多时候盯的是性价比,但忽略了产品品质带来的真实体验。一味地突出“便宜、耐用”,在一些使用场景固然受欢迎,比如出租司机、货车之类,但家庭用车的痛点被抛在了脑后。

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跟朋友瞎聊,他说哪怕国产胎现在跟进口几乎同等性能,他也不会买。原因很简单,他担心保养、服务和出事时的兜底能力。觉得进口品牌有体系、有历史,更稳定。如果真出现什么质量瑕疵,不会被踢皮球。

这就是品牌信任问题。没办法,中国人习惯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哪怕品牌溢价高,但贵的东西总是让人觉得更值得托付。便宜的,反而怀疑是不是偷工减料。

国产轮胎选择受限,用户偏爱进口,厂商宣传难打动-有驾

这种思维早就形成惯性了。你如果去看国产轮胎的官方宣传、网络测评,基本都知乎、汽车之家转圈圈,数据一堆比进口的还漂亮,但大家就是不信。买东西也不是只看参数,更多是一种心里的安全感。

其实不少国产厂商在技术上进步很快了,像玲珑、三角、朝阳,都能生产出很优秀的轮胎。只要愿意试,消费者也能发现其实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差。但没那个机会、也没人主动去体验。

国产轮胎选择受限,用户偏爱进口,厂商宣传难打动-有驾

有些人对国产轮胎有成见,是被之前一段时间的口碑带了节奏。早些年确实有各种小厂、杂牌做出来的“不耐用、容易爆”的事儿,后来通过几次曝光,大家对国产胎就直接贴上“便宜=不靠谱”的标签。这个标签一旦贴上,想抠下来就难了。

路上很多网约车司机用国产轮胎,但你知道他们怎么选吗?根本不看品牌,只要便宜、耐磨,出了问题换一套也就一杯咖啡钱,不心疼。可是普通人的心理不是这样的,“我不想天天为轮胎犯愁,买个贵的图个省心。”

所以最终结果就是——国产胎很难进入个人用户主流市场,靠网约车、出租、货运这些规模型客户过活。

这里边还有个悖论:买车大家都希望“国产牛逼”,造车新势力都证明中国能造出世界级好车,可到了配件,主轮胎还在认老外品牌。是不是怪怪的?

国内厂家也不是没尝试过走高端市场,推出了各种新品、做湿地抓地实验,噪音、胎纹设计都追着国际大牌抄。但就算你做到同样品质、同样安全、人家还是觉得你“不值得信任”。

那你说,这是不是舆论和使用习惯的死循环?你没机会成主流原配,消费者就不去体验;没体验就更不相信你的品质。

有人要说,“那国产轮胎应该怎么破局?”其实道理并不复杂,第一步是先抢下车厂的原配订单,第二步优化产品定位,别光宣传耐磨、便宜,要做出头部产品,打品牌溢价。

国产轮胎选择受限,用户偏爱进口,厂商宣传难打动-有驾
国产轮胎选择受限,用户偏爱进口,厂商宣传难打动-有驾

只要有一天国产轮胎能在主流家用车上原厂配出高端系列,让车主三五年用下来觉得很安心,换胎也敢选国产,这个惯性思维自然就会被冲击。

国产轮胎选择受限,用户偏爱进口,厂商宣传难打动-有驾

当然,最终还得靠厂家自身给力,真正在技术、服务和口碑上跟国际大牌叫板。别只做价格战,要做质量战、体验战。

换个角度说,消费者其实不一定非得追求贵,只是没有更好的选择就顺着习惯走而已。

只要国产轮胎在安全感、稳定性、舒适型这些标签上打出品牌记忆,并通过原厂搭载、大面积普及,老百姓的思维就能慢慢转过来。

其实每次听到身边朋友为“买进口轮胎掏三倍的钱”而沾沾自喜,我心里都默念一句:你不是买了更好的轮胎,你只是买了自己的安全感、面子和习惯。

但明明你可以选个更实惠又足够好的国产胎,如果有更多人勇于尝试,也许会发现那小康生活的幸福感,离我们没那么远。

轮胎这东西,说到底,技术进步才是王道,消费者体验才是硬道理。只要厂家能把握住这个机制,耐心点、低头做事,宣传也别跑偏了,国产轮胎终有一天能在主流市场上挺直腰板,脚踏实地跑得远远的。

到时候你是不是还得再问自己一句:我究竟买轮胎,是为了跑得更安全?还是为了给面子做加法?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