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一句劝:别因续航选增程车,并没想象中美好

听我一句劝:不要为了“续航问题”选增程车,它并没想象中美好!

你是不是也这样想的?——纯电车跑长途太悬,充电桩不好找;燃油车又费油、不智能。于是,增程车成了“完美折中”:有电用电,没电用油,既像电车安静平顺,又能加油续命,听着简直是“鱼和熊掌兼得”。我也曾这么认为,还高高兴兴地买了一台主流增程SUV,满心期待开启“无焦虑出行新时代”。可用了半年多,我却越开越觉得:这哪是解决焦虑,分明是把一种焦虑换成了另一种更隐蔽、更持久的烦恼。

今天,我就掏心窝子跟各位车友聊聊,为什么我说——别为了“续航”去选增程车,它真没你想的那么香。

01 增程车,真的“没续航焦虑”吗?

先说结论:增程车不是没有续航焦虑,而是把“充电焦虑”变成了“用电焦虑”。

听我一句劝:别因续航选增程车,并没想象中美好-有驾

很多人以为增程车一加油就能跑,彻底告别补能烦恼。但你有没有想过:它的电池容量其实并不大,多数车型纯电续航也就150-250km(CLTC工况)。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每天通勤如果超过60公里,几天就得充一次电。

可现实是,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私人充电桩。如果你住老小区,拉根线都难,每次充电都得专门跑一趟公共桩——排队、等快充、付服务费……这个过程比加油麻烦多了。结果就是:你明明可以“免费”用电,却因为懒得折腾,干脆一直烧油跑。

这就引出了最扎心的问题:用电几分钱一公里,用油动辄六七毛,差十倍不止! 我算过一笔账:一年开2万公里,全用电成本约300元,全用油则要破万。你说,开着电车省下的电费,最后全喂给了发动机,心里能不纠结?

所以你看,纯电车主担心的是“能不能充上”,增程车主纠结的是“该不该充”。一个怕断电,一个怕浪费,本质上都是焦虑,只是换了个马甲。

02 长途自驾?增程车也没你想象中轻松

听我一句劝:别因续航选增程车,并没想象中美好-有驾

再来说说大家最看重的“长途能力”。很多人选增程,就是冲着“加油即走,不怕堵车排队充电”这点来的。这话没错,但只说对了一半。

增程车的本质是什么?它是电车,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只负责发电。也就是说,哪怕你加满油,只要电池亏电,车子还是靠电机在跑,而发动机得拼命发电来补。

问题来了:一旦电池电量低于20%,系统就会强制启动增程器保电。这时候你会发现——车噪突然变大,发动机“哒哒哒”地响个不停,像极了老式柴油机。尤其是在高速上巡航时,那种持续的高频噪音,耳朵真的受不了。

我有一次跑川西,连续山路+低温,电池掉电飞快。为了保证动力,系统一直让增程器高负荷运转,车内噪音直逼80分贝,副驾老婆直接戴上降噪耳机睡觉。那一刻我才明白:所谓“电车平顺”,在亏电状态下根本不存在。

更糟的是,亏电状态下的油耗会飙升。官方标称百公里5L,实际跑下来轻松上8L,尤其在冬天或跑山路时。这不是个别现象,多位车友反馈,他们的增程车在长途自驾中,真实油耗普遍比宣传高出40%以上(数据来源:某汽车论坛用户实测汇总)。

听我一句劝:别因续航选增程车,并没想象中美好-有驾

所以你看,“加油就能跑”听起来很美,但代价是噪音、油耗、驾驶质感全面打折。你以为逃过了充电排队,却一头扎进了“移动发电机”的烦恼里。

03 纯电车早就今非昔比,别被“过时焦虑”绑架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纯电车不还是有续航问题吗?

我的回答是:你印象里的“纯电车”,还是2019年的样子。现在的纯电技术,已经飞跃了。

就拿我后来试驾的一台基于800V平台的纯电SUV来说——CLTC续航755km,实际高速600km+稳稳拿下。关键是,它支持4C超充:20%充到80%只需15分钟,一杯咖啡没喝完,电就满了。

听我一句劝:别因续航选增程车,并没想象中美好-有驾

而且现在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桩覆盖率已经超过90%(交通运输部2024年数据)。我从北京开到上海,全程1200公里,只停了两次充电,每次15分钟,总耗时比燃油车加油还少——因为不用进加油站排队付款。

更重要的是,纯电车的驾驶体验是“原生电感”:加速顺滑如丝,底盘调校更纯粹,能量回收逻辑也更成熟。不像增程车,总有一种“拼装感”——电驱是电驱,油机是油机,两者切换总有割裂。

一位开了三年Model Y的老铁跟我说:“我现在出门,根本不再‘计划充电’,而是‘顺便充电’。” 这才是真正的“无焦虑”。

04 横向对比:增程 vs 纯电 vs 插混,谁更适合你?

听我一句劝:别因续航选增程车,并没想象中美好-有驾

我们不妨拿三款主流车型做个对比:

车型 类型 纯电续航(CLTC) 补能方式 日常使用成本 长途体验

某增程SUV 增程式 200km 充电+加油 中等(依赖充电频率) 噪音大,油耗高

某800V纯电SUV 纯电动 755km 超充为主 极低 安静高效,补能快

某插电混动轿车 PHEV 100km 充电+加油 较低 动力衔接偶有顿挫

听我一句劝:别因续航选增程车,并没想象中美好-有驾

结论很清晰:

如果你有家充桩,纯电是性价比和体验的双重赢家;

如果你经常跑长途且无法充电,插混(PHEV)可能是更平衡的选择;

而增程车,夹在中间,优势模糊:不如纯电省钱,不如插混省油,还多了发动机噪音这一短板。

05 技术趋势:增程是过渡,纯电才是未来

听我一句劝:别因续航选增程车,并没想象中美好-有驾

从行业角度看,增程技术更像是“过渡方案”。它解决了早期纯电续航不足的痛点,但随着电池密度提升、超充网络完善,它的存在价值正在被快速稀释。

看看头部车企的动作就知道了:特斯拉坚持纯电路线,比亚迪推出DM-i兼顾经济性,蔚来、小鹏全力押注800V超充。就连理想,也开始布局纯电车型。

三电技术的进步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无线充电……这些不再是概念,而是正在落地的技术。当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续航像油箱一样长,你还何必背着一台发动机到处跑?

写在最后:买车,别被“伪需求”牵着走

回到最初的问题:你为什么想买增程车?

听我一句劝:别因续航选增程车,并没想象中美好-有驾

是因为“怕没电”?还是因为“加油方便”?又或者,只是听别人说“增程最省心”?

我想说的是:别让过去的焦虑,绑架了今天的决策。现在的纯电车,早已不是“里程焦虑”的代名词。相反,它们正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好的体验,重新定义出行方式。

而增程车,就像那个“看起来全能,实则样样妥协”的选手。它确实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也带来了新的麻烦。如果你选它,不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因为“你有多怕”——那很可能,你还没真正了解今天的电动车。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开过增程车吗?真实体验如何?

听我一句劝:别因续航选增程车,并没想象中美好-有驾

如果让你在纯电、增程、插混中三选一,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老铁们,评论区聊聊吧,我会一一回复!

幕后花絮:

有一次我在服务区充电,旁边一辆增程车车主看我用超充桩,羡慕地说:“你们纯电车真幸福,我们这车,加满油还得等发动机发电,慢得很。” 我笑了笑:“其实我们幸福的不是充电快,而是——终于不用再为‘该不该充电’纠结了。”

听我一句劝:别因续航选增程车,并没想象中美好-有驾

这才是真正的“无焦虑”,你感受到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