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开车,最怕的就是空调突然“罢工”。
尤其是在堵得水泄不通的城市道路上,车外是滚滚热浪,车里要是没了冷气,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很多人都遇到过一种奇怪的现象:刚打开空调时,冷风呼呼地吹,特别凉快,可开着开一会,风量就越来越小,最后甚至感觉不到有风从出风口出来,只能听到鼓风机在仪表台里头“嗡嗡”地空转,人被闷得满头大汗。
这时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坏了,空调系统出大问题了,是不是压缩机要换了?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然而,很多时候,真相并非如此,一个看似复杂的大故障,其根源可能只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
最近,就有一位大众宝来的车主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
他的车子空调症状就和上面描述的一模一样,一开始制冷效果非常好,但只要行驶超过十几分钟,出风口的风就变得若有若无,任凭把风量开到最大,也无济于事。
车主自己也挺爱研究,去修理厂前就在网上查了不少资料,心里已经有了几个猜测。
到了修理厂,他看到维修师傅打开发动机舱,摸了一下那根粗的空调管路,发现上面结了厚厚的一层白霜,冰得都粘手。
车主一看这情况,立刻就说:“师傅,我查过了,这肯定是蒸发箱结冰了,是不是那个控制温度的开关坏了?换这个是不是得把整个仪表台都拆下来?”旁边还有朋友给他出主意,说这车年头不短了,八成是空调压缩机内部出了问题,压力控制不住了,干脆换个新的压缩机,一了百了。
听起来,无论是拆仪表台换小开关,还是直接更换昂贵的压缩机,都不是省心省钱的活儿。
但经验丰富的维修师傅并没有急着下结论。
因为对于汽车维修来说,尤其是空调系统,症状和病根之间往往隔着好几层逻辑关系,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首先要弄明白的,是这台车的空调系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很多人脑海里的汽车空调,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定排量”压缩机时代。
那种空调系统里,确实有一个安装在蒸发箱上的温度传感器,它的任务就像个哨兵,时刻监测着蒸发箱的温度。
一旦温度降得太低,快要到零度结冰点了,它就会立刻切断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的电源,让压缩机“停工休息”,防止结冰。
等温度回升到安全范围,再让压缩机重新开始工作。
所以,如果是这种老式系统,蒸发箱结冰,确实有可能是这个温度传感器失灵导致的。
但是,这台大众宝来所使用的空调系统,要更先进一些,它采用的是“内控式变排量压缩机”。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专业,但用大白话解释就很容易懂。
您可以把老式的定排量压缩机想象成一个普通的电灯开关,它只有两个状态:“开”或者“关”。
而变排量压缩机,则更像一个可以调节亮度的调光开关,它不是简单地开和关,而是可以根据需要,非常平顺地调节自己的“功率”,也就是制冷剂的循环量,可以从百分之十的功率一直变化到百分之百。
它内部有精密的控制阀,能够自己感知和调节蒸发箱的温度,从而实现恒温控制。
说白了,它的“大脑”长在自己身上,根本不需要外部再来一个“温度开关”对它指手画脚。
因此,对于这台宝来而言,所谓“更换温控开关”的方案从一开始就是不成立的,更谈不上要为此大动干戈地拆卸仪表台了。
既然排除了这个常见的误区,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维修师傅没有马上拿出压力表等专业设备,而是用了最直接也最有效的一个方法:用手去感受温度。
他把手放到了车头前方的空调散热网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凝器”上。
正常情况下,一个工作良好的冷凝器,其表面的温度应该是从上到下均匀、平稳地过渡,整体都感觉是热的。
可是在这台车上,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冷凝器的上半部分摸上去滚烫,热量非常集中,而下半部分却异常冰凉,甚至还有冷凝水珠。
同一个部件上,同时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极端温差,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这个“上热下冷”的现象,其实已经把真正的故障元凶暴露了出来。
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过程。
空调压缩机把气态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送到车头的冷凝器里。
冷凝器的作用,就是通过风扇吹风,把这些气体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让它“冷静”下来,从气体变成液体。
这个过程,制冷剂是从上往下流动的。
现在,冷凝器上半部分滚烫,说明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上面大量堆积,热量散不出去;而下半部分冰凉,则说明制冷剂流到这里时,状态已经发生了异常。
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冷凝器内部的管路因为杂质、油泥或者老化而发生了堵塞。
就好像一根水管中间被堵住了一样,堵点前面的压力会非常大,而只有一小部分水能艰难地挤过去。
对于制冷剂来说,当它艰难地挤过这个堵塞点时,会发生一个剧烈的压力下降,物理学上管这个叫“节流效应”,压力突然降低,温度也会随之骤降。
这就导致了本该是液体的制冷剂,在冷凝器内部就被提前“节流”了,造成了下半部分冰凉的现象。
这个被“提前降温”的、温度异常低的制冷剂,再流经正常的膨胀阀进行二次节流降温后,进入到驾驶室仪表台内部的蒸发箱时,它的温度已经远远低于冰点。
蒸发箱的作用是与车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吹出来的风就是通过它变冷的。
当车内含有水分的空气流过这个温度远低于零度的“超级冰块”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瞬间在蒸发箱的鳍片上凝结成冰。
随着空调持续工作,冰层越结越厚,最终会把蒸发箱的通风缝隙完全堵死。
这就是为什么车主感觉鼓风机还在拼命转,而出风口却吹不出风来的根本原因——风道被冰堵住了。
找到了病根,解决起来就简单多了。
维修师傅更换了一个全新的冷凝器,并对整个空调管路进行了彻底的清洗和抽真空,确保系统内部没有任何杂质和空气水分。
最后,严格按照厂家规定的重量,用电子秤精确地加注了新的制冷剂。
这一点也非常关键,制冷剂并不是越多越好,加多了会导致系统压力过高,增加发动机负荷,反而影响制冷效果,甚至损坏压缩机;加少了则制冷能力不足。
一切安装就绪后,再次启动车辆,打开空调,之前结冰的低压管路恢复了正常,只是表面挂着一层凉凉的水珠,这是制冷效果好的表现。
再用手去摸新的冷凝器,从上到下都是均匀发热的。
车主坐进车里,感受着持续稳定吹出的强劲冷风,连续行驶了很长时间,风量也没有任何衰减,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这个案例也提醒了广大车主,遇到复杂的故障时,不要轻易听信“换大件”的建议,一个科学、严谨的诊断流程,远比盲目地更换零件要重要得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