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U8L这台车,最近在中东突然就火了,这事儿吧,特魔幻。
讲真,这不叫卖车,这叫行为艺术。你以为中东那些裹着白袍、只露眼睛的大哥们,在乎你那个能原地掉头的黑科技?错了,他们是在乎那个24K真金的图腾,那玩意儿恨不得能从车上拆下来直接当金条使。曜石黑配日曜金,这审美简直就是直接焊死在了他们的DNA上,仿佛设计师是照着他们的宫殿扒下来的配色方案。这波文化输出,属于是精准打击,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说好的技术壁垒呢?怎么变成玄学攻击了?
这事的本质,就是一场掀桌子式的降维打击。
过去豪华车的游戏规则是什么?是品牌,是历史,是女王坐过谁,是哪个电影里出现过。大家在一个装修得金碧辉煌的五星级餐厅里,比谁的餐具更精致,谁的牛排是几分熟。劳斯莱斯和迈巴赫就是这个餐厅里的头牌厨师,他们的菜谱几十年不变,因为他们卖的不是菜,是“我们餐厅自古以来就很牛”这个故事。
然后比亚迪来了。
比亚迪的操作是,我觉得你们的菜单不行,直接把后厨给爆了,然后在废墟上开了个露天自助烧烤,旁边还支了个KTV,附赠一个水上乐园。你说库里南卖800万,U8L卖128万?这不是价格战,这是直接告诉你,那个餐厅不值钱了,来我这儿玩儿吧,又吃又拿又唱,还能泡澡。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仰望U8L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老钱们放过。
同行看了也得傻。真的,心态直接就爆了。
我作为一个见过一点世面的中年人,我深刻理解这种品牌玄学。你跟奔驰车主聊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他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徽带来的虚无缥缈的社会认同感,是一种“我成功了”的心理按摩。这是一种信仰,你懂吗?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他会觉得你在挑战他的品味。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中东土豪不一样,他们的信仰更直接、更朴素,那就是“谁更闪,谁更猛,谁就牛X”。劳斯莱斯的牛X,是建立在“贵”和“稀有”上的。但当一个更便宜、更张扬、功能更像科幻电影的东西出现时,这个信仰系统就出现了BUG。
尤其是仰望U8L那些不务正业的功能。
应急浮水?这在中东那种一年下不了几场雨,但一下雨就能淹城的鬼地方,简直就是神技。别人堵在水里泡澡,你直接开船走了,这逼格比什么星空顶都高了好几个大气层。这已经不是车了,这是诺亚方舟的VIP体验券。原地掉头?你以为是给窄路用的?错了,那是给堵在沙漠高速上的时候,司机可以下来给老板表演个杂技,U8L在中间当DJ台。这车就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这是一个移动的大型玩具,是一个社交货币,是“你看我这个牛X不牛X”的最好载体。
所以,别再扯什么“技术文化双输出”这种高大上的词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技术输出,这是“整活儿输出”。比亚迪悟了,他们终于明白了,在高端市场,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那些实验室里跑出来的参数,而是谁能给用户提供一个更离谱的、更值得发朋友圈的理由。
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是什么?不是AI,不是算力,是马路上不讲理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算力再高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理,豪华车的终极难题也不是发动机和底盘,而是怎么让车主觉得他买的不是一堆钢铁,而是一个神仙法器。奔驰靠的是历史,劳斯莱斯靠的是手工,而仰望U8L靠的是修仙。
对,就是修仙。
云辇-P那个电子飞毯,原地掉头的缩地成寸,应急浮水的一苇渡江。这哪里是造车,这是在写一本都市修仙小说,《重生之我在迪拜当车王》。这套打法,属于是雷电法王杨永信看了都得直呼内行,直接电疗了传统豪华品牌的百年认知。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不存在过渡地带。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比亚迪不是在造车,是在渡劫。这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还真就是这么个理儿。它在赌,赌新兴市场的土豪们,已经厌倦了欧洲老贵族们那套陈腐的叙事,想玩点新花样。它成功了,因为事实证明,只要你够颠,总有人比你更颠。
讲真,我小时候就特别想要一个能下水的玩具车,结果我爸给我买了个奥迪双钻,别说下水了,跑两圈轮子就飞了。你看,梦想这东西,只要你活得够久,总有别人帮你实现。
所以,中国豪车在国际市场该主打性价比,还是技术独特性?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你不需要跟厨师比刀工,你只需要告诉食客,外面有更好玩的东西。性价比和技术,都只是你引爆餐厅的炸药而已,引信,是你敢不敢发疯。U8L的成功,不是性价比的成功,也不是技术的成功,而是“发疯文学”的成功。它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告诉世界,游戏规则,是可以被重写的。
不装了,摊牌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