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河铃木北斗星e+全面解析


北斗星"e+" 昌河铃木北斗星e+
老款北斗星,其原型车源自日本铃木Wagon R,曾在2000年6月的北京国际汽展上惊艳亮相,至今已历经10载岁月。然而,这10年间,国内的北斗星车型并未有显著更新,而日本的Wagon R已推出了四代车型。直到今年6月,北斗星终于迎来了小改款,命名为北斗星e+。

这款新北斗星e+的改动主要集中在车头和车尾的造型上。车头部分,原进气格栅上的镀铬横条被替换为黑色蜂窝状倒梯形格栅,整体造型更为圆润,头灯设计也受到了时尚趋势的影响。相较老款北斗星的方正造型,新款车型的车头和车尾更显圆润,大灯也加入了透镜设计,为整车增添了些许时尚气息。

车身侧面线条保持不变,依旧是方正的直线设计。不过,整车造型在圆润与方正之间略显不协调,这让一些期待新款北斗星的人感到些许不适应。此外,改款后的北斗星e+在工艺质量上并未有显著提升,车身钣金接缝处的缝隙较大且不均匀,这在同价位车型中并不罕见。

车尾造型的变动主要体现在尾门和尾灯上。改款后的e+尾门设计摒弃了原有贯穿左右的一条棱线,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弧度曲线的造型,而尾灯则由原先的三个连续圆形组合演变为五边形不规则造型,立体感更强。后雾灯和倒车灯则分别占据左右尾灯的一侧。

此外,新车还配备了全新的可折叠式车外后视镜以及有骨雨刷。老款矩形前雾灯被替换为圆形设计,使得前脸部分圆形元素增多。测试车型的尾门上还配备了后雨刷器和风挡玻璃清洗装置。在悬挂系统方面,前轮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轮则为单纵摆臂式非独立悬挂,底盘结构和轴距保持不变,依旧是2335mm的轴距和163mm的最小离地间隙。车辆配备了山东成山生产的165/65R13轮胎,并新增了13英寸12辐铝合金轮毂作为选装配置,同时四轮盘刹和ABS也均为选装项。
进入新北斗星e+,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全新的仪表组合。蓝色的背光为仪表增添了一抹时尚气息,各种信息显示清晰易读,相较于老款,其设计更为简洁干净。在转速表和车速表中间,一块液晶显示屏犹如行车电脑般,实时显示油量、水温、时间、挡位、里程等关键信息,但遗憾的是,它并不能像真正的行车电脑那样,提供瞬间油耗和可行驶里程等详细数据。

新款三辐方向盘的设计,相较于老款,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握持感。然而,方向盘的高度无法调节,且表面并未见到“AIRBIG”的字样,这或许是一处小小的遗憾。座椅的质量则有待加强,照片中的这辆北斗星e+座椅侧面底部已出现开裂现象。

油箱盖的开启控制位于驾驶员座椅左下方,操作起来还算便捷,但位置稍显偏低。后视镜采用了电动调节功能,这在同级别的车型中并不多见,提升了驾驶的便利性。

车辆搭载了1.372升排量的K14B发动机,拥有95马力、DOHC16气门设计。其最大功率为70千瓦,最大扭矩达到112牛米,性能在同级别车型中属于中上水平。同时,其经济性也相当出色,能够推动这款重900公斤的小车在0-100公里加速时间内达到12秒,而每小时50公里的等速油耗仅为4升。
5挡AMT变速器
在北斗星全系车型中,仅有1.4L顶配版本配备了5挡AMT变速器,且并未提供经济模式。其余车型则统一采用5挡手动变速器。

座椅设计高耸,为驾驶者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和充足的头部空间。后排腿部空间同样宽敞,且座椅支持4/6分开放倒,从而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当座椅放倒后,可获得近1300L的巨大容积,即便不放倒座椅,也有633L的储物空间可用。此外,尾门下缘距离地面的高度适中,使得取放物品变得轻而易举。

前排头部空间同样充裕,给人一种驾驶微型面包车的感觉。而后排腿部空间则基本满足日常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后排座椅的地板设计得非常平整,中间突起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坐在北斗星e+中,您无需担忧头部空间的限制。

此外,手套箱内空间宽敞,且仪表台原本为副驾驶安全气囊预留的位置也设计了一个深邃的储物格。但需注意的是,售价5.25万的北斗星顶配车型并未配备副驾驶安全气囊,甚至连主驾驶位置也未设置安全气囊。同时,后排的储物空间相对较小,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乘客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后排座椅支持5/5分开放倒,从而进一步扩展了车辆的使用空间。当座椅放倒后,容积可达到近1300L,足以轻松容纳一辆山地自行车。此外,车辆还配备了泰丰品牌的165/65R13全尺寸备胎,为驾驶者提供了额外的安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