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某些车企将自适应巡航包装成智驾 我们不敢提平权

最近,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直播中说了句大实话,瞬间在汽车圈炸开了锅——“有些车企把自适应巡航都敢叫‘智驾’,我们可不敢跟着喊‘智驾平权’!”这句话像一颗深水炸弹,直接把行业里那些“玩文字游戏”的车企炸出了水面。

你可能要问:自适应巡航不就是自动跟车吗?这玩意儿也能算智能驾驶?别急,我们先来做个对比。比如你买了台新车,广告页上写着“全场景智驾”,销售拍胸脯保证“能自己拐弯、自动避让”,结果到手发现这车只能在高速上直道跟车,稍微复杂点的城市路口就歇菜——这时候你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智驾”就是最基础的自适应巡航。这种操作,就像把自行车包装成火箭,消费者能不踩坑吗?

魏建军:某些车企将自适应巡航包装成智驾 我们不敢提平权-有驾

被夸大的“智驾”背后藏着什么?

魏建军:某些车企将自适应巡航包装成智驾 我们不敢提平权-有驾

去年某新势力品牌曝出个扎心案例:有位车主开着号称“准L4级自动驾驶”的新车跑高速,看到仪表盘显示“已开启智能驾驶”,干脆松开方向盘刷起了短视频。结果系统突然识别失败,车子直挺挺追尾前车,安全气囊弹开的瞬间,车主才意识到自己被营销话术忽悠了。事后调查发现,这款车实际只有L2级辅助驾驶功能,用户手册里用蚂蚁大小的字写着“驾驶员需全程监控”。

魏建军:某些车企将自适应巡航包装成智驾 我们不敢提平权-有驾

这种把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基础功能包装成“高阶智驾”的套路,正在成为行业潜规则。有车企高管私下透露:“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别人都吹‘智驾天花板’,我们要不跟风宣传,销量立马掉队。”但消费者不知道的是,真正的智能驾驶需要激光雷达、高精地图、AI决策系统等硬核配置,成本动辄增加数万元。那些只装了个摄像头就敢喊“智驾平权”的车型,本质上和十年前的定速巡航没区别。

魏建军:某些车企将自适应巡航包装成智驾 我们不敢提平权-有驾

长城汽车的“安全执念”

就在同行忙着造概念时,长城汽车干了件让人直呼“硬核”的事——他们开着新车以80公里时速撞向移动障碍物。直播画面里,被撞车辆A柱纹丝不动,车门正常开合,车内假人的损伤数据全部达标。魏建军站在实验室里说:“智驾再花哨,安全才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这句话背后,是长城每年砸下15亿搞安全研发的底气。

魏建军:某些车企将自适应巡航包装成智驾 我们不敢提平权-有驾

他们甚至给方向盘装了“紧箍咒”:只要驾驶员手离开超过15秒,系统立马报警并强制降速。有车主在高速上犯困打盹,车子自动刹停避免了惨剧。魏建军对此很清醒:“不是技术做不到完全放手,是责任担不起。现在吹嘘‘解放双手’,等于拿人命开玩笑。”

魏建军:某些车企将自适应巡航包装成智驾 我们不敢提平权-有驾

行业监管重拳出击

魏建军:某些车企将自适应巡航包装成智驾 我们不敢提平权-有驾

今年4月,工信部一纸通知让车企集体“改口”。原来某些品牌官网醒目的“高阶智能驾驶”标语,一夜之间全变成了“辅助驾驶”,页面底部还多了行小字:“驾驶员需保持注意力”。这波操作被网友戏称为“集体撤回键”——就像学生时代交作业前疯狂修改错别字。

最典型的要数某品牌旗舰车型。之前广告主打“首搭华为乾崑智驾ADS4.0”,海报上科技感拉满;现在同位置换成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还配上交通事故警示视频。这种转变背后,是监管部门明确划出的红线:虚假宣传造成伤亡事故的,企业负责人最高可判2年有期徒刑。

消费者需要怎样的真相?

岚图汽车CEO说过个精辟比喻:“智驾平权不该是使用权的平权,更应该是知情权的平权。”就像买牛奶要看清成分表,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的车到底有多大本事。某车企做过实验:把20组消费者分别带进真实路况和模拟器,结果发现那些被过度宣传误导的人,在突发状况下的反应速度慢了1.8秒——这相当于把刹车距离拉长了半个足球场。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车企开始“说人话”。比如华为把最新系统改名为“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奇瑞在车型介绍里写明“L2.5级辅助”;特斯拉更是直接喊话电商平台,要求下架那些欺骗车辆系统的“方向盘配重块”。这些变化虽然来得突然,却让行业逐渐回归理性。

写在最后

魏建军那句“我们不敢提平权”,反倒撕开了智能驾驶最关键的认知缺口:当技术还没成熟到能真正守护生命时,所有夸大其词的宣传都是空中楼阁。下次你再看到“全场景智驾”“自动驾驶天花板”这些炫酷标语时,不妨多问一句:“这车能识别突然窜出的电动车吗?雨天会不会认错车道线?系统死机了怎么接管?

说到底,汽车不是手机,死机了不能重启;安全也不是营销话术,它需要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和脚踏实地的技术突破。正如长城实验室里那些价值千万的碰撞假人,它们身上密密麻麻的传感器记录的不是数据,而是企业对生命的敬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