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发生得也不算突然,但真闹出来,还是让不少人愣了一下。RAM皮卡停了纯电车型开发,有人说这是不是预示着电动汽车的未来不那么光明了?又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你看吧,全尺寸电皮卡这玩意儿,根本没戏”。这么一看,好像车企们之前画的大饼,都快到头了。可是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事到底是市场问题,还是技术问题,还是说大家心里都有点儿数,但嘴上又不方便明说?
先捋一捋,今年年初的时候,RAM还在纽约车展发着狠话,造纯电皮卡,说要和雪佛兰、福特硬刚,那排面挺大。谁能想到不过几个月,风向一下就变了,新闻稿一出,满城风雨。整件事儿其实和预想中的差不多,市场的“变脸”才是真正的主因。为什么市场说不买账了?为什么大伙子的热情突然下头了?
你仔细琢磨,北美市场向来是皮卡的天下,皮卡就得皮实能造,要拉得动货,要能抗造。传统皮卡从1940年代玩到现在,汽油机、柴油机、Hemi V8,大家早就形成了使用习惯。现在你直接把发动机换成电机,底下扔块电池,客户心里其实打鼓:这玩意能拉多少货?续航到底咋样?冬天还能不能跟以前一样在雪地里横着开?关键是,这么大个皮卡,电池得有多重?这不是开玩笑,真要开出去没电,谁帮你推车?
再说了,美国人买皮卡,除了实用,还带点情怀。在公路上呼啸而过,发动机的轰鸣可不是随便能替代的。让大家一下子从“吃油”的皮卡跳到“吃电”的皮卡,心理落差大得很。说不好听点,哥们喝着可乐玩烧烤,就得听见头戴草帽的邻居皮卡飙一嗓子。这没了发动机的响动,总觉得不对味儿。
让咱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如果纯电皮卡真解决了续航、动力、价格、可靠性这些事儿,可能大势还真说不准。但现在它还没解决。电池续航现状就是硬伤,即便你吹的天花乱坠,说能跑多少公里,但实际拉着货,满载的时候续航肯定大打折扣。再叠加美国大农村,荒郊野岭的充电设施远没法跟市区比,实操起来就成问题了。谁愿意在野地里等着慢充四个小时?皮卡主的思路还是“加油就得爽快”,要不是扒拉一箱油,谁有工夫在原地耗着?
还有一层原因大家其实心知肚明,就是价格。纯电皮卡的定价高得离谱,补贴也逐渐减少了。你让普通工薪阶层去买个电动皮卡,心里能不琢磨吗?买皮卡本来是为了实用,这家伙价格突然一跃上天,实用性反倒成了次要。品牌方当然说技术带来的成本迟早会下去,可眼下没人愿意拿血汗钱做实验品。
说到底,纯电动皮卡这事儿,其实就像一场预备好的嘉年华,观众本以为能看到个新花样,结果发现还是老梗好笑。大伙子对技术进步有期待,但接地气还是第一要务。市场变化不是坏事,车企们收回纯电项目,实际上是一种务实的选择。毕竟跟风容易,烧钱更容易,谁也不愿意把大把银子扔进一个扑朔迷离的赛道里。
很多人热衷于说,这是不是说明新能源车的“革命”要停步了?其实这是一厢情愿。电动化的大方向没变,各种技术还在轰轰烈烈推进,混动车型玩的风生水起。尤其是在城市场景、小康家庭、节能减排的地方,电动汽车的市场还大的很。但皮卡这玩意儿,它不一样。皮卡不是用来摆造型的玩具,皮卡属于劳动力的工具。工具就是讲究实用,不好用,再高大上也没人买单。
RAM其实只是在调整策略和节奏,他们发布的不再是全尺寸纯电,而是专心做混动的增程皮卡。这说明市场现在更青睐“电+油”的方案——既要环境友好,也要实用可靠。这种折中方案说白了就是走个中庸之道,谁愿意冒险,谁愿意被市场“教育”,大多数企业都想先试试水深不深。
RAM 1500皮卡重新启用了Hemi V8发动机。这个决策可以说挺“复古”,却很聪明。市场还是喜欢那个嚎叫的V8,说明人们其实对汽车的“机械美感”没那么容易说再见。你让一个老铁放弃听了几十年的咆哮发动机,确实有点儿狠心。首席执行官自己也坦言,放弃这些动力系统是个错误,这种认错就得大声认,才显得真诚。
咱们思考一个问题,“未来的皮卡到底该往哪儿走?”如果全世界都逼着厂家只推纯电动,也许一时热闹,但很快就会面对各种实际问题。混动、电动、燃油不妨同台竞技,谁让用户满意,就用谁。这才是市场自己的选择,谁都别太自以为是,毕竟用户才是“金主”。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不是所有新技术都该无条件拥抱?说到底,再高大上的新东西也得看有没有用。如果用着还不如老产品,或者成本难以下降,那纯粹是“花里胡哨”。技术进步固然重要,但千万别把创新变成噱头。其实不妨慢慢来,把混动技术打磨得更成熟,等技术真正融入生活,再铺开也不迟。
这次事件也提醒大伙:不要被表面的风潮左右判断。媒体太喜欢炒“电动化大势所趋”了,但实情是各路车型本有各自的人设。不可能所有车都能无缝变成电动车,也没必要。技术革新不是一步到位的事儿,毕竟用惯的东西,有时比所谓新潮玩意儿更能让人心安。企业的选择,归根结底是市场的反应。要是厂商跟着实际出牌,那才叫做有责任,否则就是拿用户的钱过家家。
今天看着RAM 1500纯电皮卡“夭折”,其实也能点醒不少人。汽车行业不是汽车单一主角的舞台,是市场、技术、用户、成本甚至情怀共同起舞的地方。你愿意为了环保,牺牲一点实用性;你愿意拥抱新技术,放弃一些传统的体验;但最重要的是无论技术多先进,车还是要靠着用户喜欢、愿意掏钱,才能真正生存下来。
咱们也不必为一个项目的停滞闷闷不乐,这更多是个过程。产业变革总是曲折的,市场的回头率和技术的进步不是一条直线。这条路会不断试错,不断调整。不适应需求的,就应该及时刹车。也许几年后,电池技术又有重大突破,电动皮卡又卷土重来了也说不准。此时此刻,咱就是实事求是,不硬拗。
RAM做的其实是给别的企业提了个醒——不是所有“电动化”都是刚需,不是所有画出来的饼都能吃。车企还是得时刻琢磨自己到底是在造什么、为谁造、怎么造最合适。如果技术跟不上市场,市场跟不上用户,这个链条断了,项目就是砸钱玩玩而已。希望将来的创新都能更贴合实际,让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动力方案都能各自安好,无需谁喊口号、谁站队。最后,还是那句话:市场永远比企业家主义要聪明,它才是真正的领导班子。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