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燃油车市场死定了,这两年你我身边都跑着各种电动车,试驾体验啥的被吹得天花乱坠。可最近我在北京的一家4S店听销售哥跟我说:你别小看燃油车,这个月销量又冲高了,8月比去年同期涨了12.9%!这数字我自己也翻了几遍官方数据(样本有限),还真不是忽悠。
8月份,传统燃料汽车销量达107.4万辆,环比增长9.5%(体感不错),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增长。奇怪的是啊,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速依旧超两位数,但燃油车竟然也能逆势反弹,这反常了吧?我忍不住问这位销售哥:这波回暖到底靠啥撑起来的?他笑笑说:嘿,燃油车可没闲着,降价硬拼智能化,也抛出金融优惠包,消费者捡了不少便宜。
想象下,一汽-大众刚推出的全新速腾L,起售价砍了两万元的还搭载了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堪称A+级燃油轿车里唯一的端到端高速NOA。不止速腾L,揽境新车也直接喊出直营价,上市价比预售价低了三万,不是简单优惠,是让你真香那种。
说到智能化,我之前总觉得新能源车凭借电机控制精准,电子电气架构一体化,燃油车那种老旧分布式架构根本没法跟上节奏。但这观点我得收回来一点,刚才翻了下笔记(我自己平时总记点乱七八糟),发现一汽奥迪A5L搭载的全新E³ 1.2电子电气架构居然突破了这燃油车智能化无解的瓶颈。这个架构就像给旧机械加上大脑神经网络,五个高性能计算中心像五个大脑协同工作,让车变聪明了。
你说,这给轮胎装上智能芯片一样吗?差不多。更厉害的是,这台奥迪A5L不仅是燃油车智能化的代表,还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只华为管感知决策,奥迪主执行,分工明确,互不越界,这算一个聪明的合作案例吧?
为什么合资车企在这趟杀价和智能化升级上拼得这么凶?答案里掺杂了供应链的无奈。比方说,燃油车升级智能驾驶像给老房子装电梯,不是什么简单事,电气系统的兼容、散热、通信协议啥的,都得重新设计和调整。一汽-大众和卓驭科技在这方面已经持续打磨6年,这个周期你说长不长(体感蛮长),确实是个耗时费力的家常便饭。想想,那些原本为了兼容各零部件的老旧线路,现在得像重新布线装修一样,全盘翻新。
说到这里我得叨叨两句,别忘了新能源车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诸如充电桩不普及、续航焦虑、保险和养路费上涨这些现实存在。最近有人跟我聊:咱油车起码安全便捷,电车这些隐藏成本算上真不便宜。这话得客观认,毕竟换蓄电池的费用,保险费,充电费样样都上去了。网约车市场也逐步见底,电动车热度小白用户群体逊色不少。(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们觉得,燃油车还能撑多久?真的会被电动车彻底淘汰吗?我有时都在琢磨,城市里那些家庭用车需求对续航和充电的依赖,燃油车反倒合适。朋友开SUV,听他说:家庭长途更靠燃油,电车还没那么方便。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顺便看了张车窗细节图,奥迪A5L的车窗带防夹设计,用手轻轻一碰马上停下来,给有娃的家庭特别省心。想想换电车的时候,那屏幕上的电量走向突然掉线的焦虑,这燃油车的小安全设计反倒更实诚。
说回价格,A5L这次起售价没那么高,23.98万元,用以价换量没错。可你会问,同价位的新能源到底差哪?说实话,实操里,电动车的快充设施和后期维护成本还是得算,燃油车百公里油耗换算下来,直接乘以,算下来日常成本似乎没差太多,虽然电费上去了(估算保守)。家用车,动作快一点,路上补给方便一点,这体验感你觉得呢?
最后我想说,燃油车依然扎根在很多人的出行需求里,不是老古董,也不是没救的。它们的智能化升级尚在努力中,价格优惠与市场促销让它们更接地气。等我有机会开一趟最新奥迪A5L,看它高阶辅助驾驶到底给我啥惊喜,再和你们唠唠。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博弈,背后还有多少看不到的玩家和利益搅局呢?这锅谁最后背,还真不好说。你下阶段会怎么选,油还是电呢?毕竟,车窗一下一键升降、轻点即停,这小细节儿,谁不想真切感受一下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