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视频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资格坐四轮的车子!”
来自厦门一位普通母亲的歇斯底里,道出的不仅是生活的艰辛,更是躲在这座城市光鲜亮丽背后的一缕昏暗。
对于电动车行驶规范,全国各地都有相应措施,厦门市于2022年4月11日、5月12日、5月24日对电动车上路规范进行连续性严查,从全范围规范到重点地区再到特定群体,可以说是做到了“点对点”规范。


正如厦门对这一事件给出的说法:不是取缔电动车,而是超标的车。从文件上看,厦门市规范电动车上路行为,没有问题,但实际上的执行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从群众反映来看,厦门市解决电动车行驶问题办法就是“直接没收”,对于民众生活需求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协调办法就是“一刀切”,以牺牲民生为代价,加强“城市管理”,也正是这样的政策下,出现了视频中的一幕。
一、“一刀切”也能一脉相承?
面对百万级规模城市,管理工作确实难度较大,但绝对不是懒政的借口,作为政务部门,应当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群众放在首位。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出行作为四大民生问题之一,在人民生活中占据重要角色,而有关部门为了加快所谓城市建设,采取“一刀切”的盲目执法,“拒绝服务”是否符合“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
同时,网友们发现,现厦门负责人正是从福州调过去的,当年福州“电动车禁行”就引发无数抗议反对,执法手段从未被认可,如今转到厦门,再次卷土重来,一步步严查扣收,几乎就是“一刀切”的再度翻版。
二、群众诉求渠道的缺失
对于此类事件,不仅暴露出相关部门懒政思维,更是反映了当地群众诉求渠道的缺失,以及对群众声量的轻视,一个城市如果陷入闭门执政的误区,采取“自嗨式”城市建设,发生根本方向的偏离,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也势必影响城市的发展。
三、重政绩,轻民生
随着“文明城市”评选工作的推进,此番几乎疯狂的严查扣收,不免让人猜疑与之有关,创建“文明城市”作为突出政绩表现,对于执政部门来说,十分重要,个别城市更是将所有影响文明城市评选工作的都会直接取缔。
但我们高高在上的“文明城市”是否真的文明?评选初心究竟是为了什么?
前有“文明城市”唐山打人事件,后有厦门疯狂“一刀切”,“文明城市”意义在哪里?
创建文明城市,坚守“为民”初心,难道已经成为空谈口号?
从新国标的制定,到各地严查扣收,无一不引发一片哀声哉道。作为一名普通群众,大家只想要个便利的出行方式,正像视频中所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坐四轮的车子,为城市拼命努力的我们,难道连基本的出行资格也没有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