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小王打电话问我,他刚买了辆二手车,预算紧张,想着只买个三者险就够了,问我这样有没有不计免赔保障。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特别是2020年车险改革以后,不少车主对这块的变化还是一头雾水。
三者险自带不计免赔,这是真的
先说结论:现在只买三者险是有不计免赔保障的。2020年车险改革后,三者险已经没有免赔额了,不需要额外购买不计免赔险就能获得全额赔偿了。这跟改革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我记得2019年的时候,给自己的车投保,业务员还在推销各种附加险,其中不计免赔险是必推项目。那时候如果你不买不计免赔,保险公司会按照免赔额的5%-20%进行赔偿,剩下的钱得自己掏腰包。
改革后的变化是革命性的。三者险包括了不计免赔,只是现在并入到了主险,不再作为单独的附加险种了。这意味着你花一份钱,就能享受到以前需要花两份钱才能得到的保障。
数据说话:三者险费用到底多少
说到费用,很多人心里没底。根据2025年的最新数据,30万保额年保费约1393.4元,50万保额普通私家车保费约1200-2000元,100万保额基准保费约1835元,200万保额保费约2500-3500元。
这个价格差异主要看几个因素。使用性质上,营运车辆保费高于私家车;座位数上,6座以下家庭自用车100万保额保费约2103元,6座以上保费降低至1963元;地区差异上,经济发达地区因人均收入高、事故赔偿标准高,保费通常上浮约10%-20%。
我自己的车,在上海投保100万三者险,去年花了2280元。朋友在南昌的车,同样配置只花了1650元。这个地区差异还是挺明显的。
不计免赔的具体含义
很多人知道有这个东西,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不计免赔险的全称为"不计免赔率特约条款",是一种商业险的附加险。其保险责任通常是指"经特别约定,发生意外事故后,按照对应投保的主险条款规定的免赔率计算的、应当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的免赔金额部分,保险公司会在责任限额内负责赔偿"。
说白了就是,原本你要承担的那部分损失,现在保险公司全包了。一般来说,投保了这个险种,就能把本应由自己负责的5%到20%的赔偿责任再转嫁给保险公司。
举个具体例子。假设你开车撞了别人的宝马,修车费10万块,你负全责。在改革前,如果没买不计免赔,你要承担20%也就是2万块的免赔额,保险公司只赔8万。现在有了自带的不计免赔,保险公司直接赔付10万,你一分钱不用出。
改革前后的巨大变化
2020年9月的车险改革,真的是一个分水岭。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不计免赔险的调整。根据改革指导意见,不计免赔险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纳入了主险种中。
这个变化的好处显而易见。车主不需要再为各种附加险纠结,保险条款也更加透明。我咨询过几家保险公司,他们的业务员都说,现在推销工作轻松多了,不用跟客户解释那么多复杂的附加险种。
改革前,我见过太多车主因为没搞清楚这些附加险,出了事故才发现保险公司不是全赔。特别是一些老司机,觉得自己技术好,为了省钱不买不计免赔,结果碰到事故就后悔莫及。
只买三者险的利弊分析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只买三者险到底行不行?从法律角度看,只购买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不购买车损险并不违反法律法规,也不算脱保。
只买三者险不买车损险是可以的,相关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购买,车主可以自愿选择投保。交强险是国家强制的,商业险看个人需求。
这种配置适合什么人?老车主、车辆价值不高的、技术过硬很少出事故的。我有个朋友开了十年车,从来没出过事故,他的15万公里的老轩逸就是这么配置的,每年保险费用不到2000块。
风险在哪里?如果没买车损险,一旦车主自己不小心发生单方事故、或者因为暴风暴雨地震等导致车辆受损,那么就得不到任何来自于保险公司的赔付。
车损险里的不计免赔更全面
这里要澄清一个误区。虽然三者险有不计免赔,车损险里的不计免赔保障更全面。车险中的不计免赔险到现在为止其实是不需要进行单独购买的,主要是因为在2020年车险改革的时候,就已经将不计免赔险划入到了车损险的范围内了。
车险费改之后,不计免赔是归纳在车损险中了,还拓展了之前单独投保的险种,分别有:新增自燃保障、新增涉水保障、新增玻璃单独损坏保障、增加全车盗抢保障、无法找到第三方险、不计免赔等险种。
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你买了车损险,不仅有不计免赔,还有一大堆以前需要单独购买的保障。从性价比角度看,车损险的价值被大大提升了。
不计免赔也不是万能的
很多人以为有了不计免赔就万事大吉,其实不是这样。不计免赔并不代表绝对免赔,很多情况下也是不包括在不计免赔中的。
常见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被保险机动车的损失应当由第三方负责赔偿,无法找到第三方的,实行30%的绝对免赔率;违反安全装载规定、但不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增加10%的绝对免赔率。
如果被保险人发生了交通事故,责任在对方,对方肇事逃逸了,无法获得对方的赔偿,虽然被保险人可以通过保险获得一定的赔偿,不计免赔是无法生效的。除此之外,如果被保险人车辆被划损,找不到肇事者,无法证明车辆受损的原因,被保险人也无法获得保险不计免赔。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车停在路边被人恶意划了,找不到肇事者,保险公司只赔了70%,剩下30%得自己承担。
2025年投保策略建议
基于目前的市场情况,我给大家几个建议。
新车或者贵重车辆,建议交强险+车损险+三者险的组合。车损险自带的那一堆保障很实用,特别是涉水险和玻璃险,单买的话要花不少钱。
老车或者价值不高的车,可以考虑只买三者险,保额建议100万起步。现在豪车越来越多,万一撞到百万级别的车,50万保额可能不够用。
地区因素要考虑。一线城市建议三者险保额200万以上,二三线城市100万差不多够用。如果是平常通勤,在遍地豪车/交通拥挤/人伤赔付标准相对较高的一线大城市,三者险选择300万或以上会比较稳妥。
驾驶习惯和技术水平也是重要参考。新手司机建议保障全面一点,老司机可以适当精简。无事故记录可享折扣,如连续3年未出险保费低至800元,违章记录多则保费上浮20%-50%。
购买渠道选择技巧
现在投保渠道很多,价格差异也不小。通过官网、代理人、第三方平台获取3家以上报价,综合折扣力度与服务口碑选择。
我的经验是,电话车险和网上投保通常比4S店便宜15-20%。不过4S店的好处是出险理赔方便,特别是新车,4S店一条龙服务确实省心。
第三方平台价格最便宜,折扣力度大,我去年在某平台投保,比官网便宜了300多块。风险就是理赔服务可能不如直接找保险公司。
理赔服务才是关键
买保险容易,理赔才是考验。我这些年处理过不少理赔,发现服务质量差异很大。
人保和平安的理赔速度相对较快,网点多,小事故基本当天就能处理完。太平洋保险的线上理赔做得不错,拍照上传很方便。大地保险、天安保险这些中小公司,价格便宜10-20%,理赔速度稍慢一些。
2025年各家保险公司都在推智能理赔,平安车险最快4分钟完成赔付,支持"先赔付后修车"。这种技术进步对车主来说是好事,出险不用等太久。
新能源车的特殊情况
新能源车主要特别注意。近段时间,哪吒车主续保贵、上险难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某位车主"出险1000元,续保涨4000元"的案例,再一次让车主群体掀起"新能源汽车省油不省钱"的讨论。
新能源车的保险费用普遍比燃油车高20-30%,主要是因为维修成本高,特别是电池更换费用。如果你开的是新能源车,三者险保额建议适当提高,因为新能源车发生事故时,对方车辆的损失可能更大。
保险欺诈要警惕
最后提醒一下,现在保险欺诈案例不少。有些人故意制造事故骗保,有些修理厂虚报维修费用。作为车主,要保护好自己,出险后及时拍照取证,选择正规修理厂,配合保险公司调查。
如果遇到对方故意碰瓷,不要私了,直接报警和报保险。我见过太多因为怕麻烦私了结果被讹钱的案例。
车险市场这几年变化很大,作为消费者,要跟上这些变化,才能买到最适合自己的保险。只买三者险在法律上没问题,保障上也基本够用,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选择。
你的车险是怎么配置的?有没有遇到过理赔的坑?或者对车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毕竟买保险这事,多听听过来人的经验,总是没错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