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动车这盘棋,最近是越下越热闹了。
早几年,那简直是特斯拉的独角戏,马斯克走到哪都自带主角光环。
可如今呢?
风向标说变就变。
你说稀奇不稀奇,特斯拉在不列颠,销量直接“跳水”,跌了六成二!
这可不是闹着玩,是直接送进了抢救室。
反观比亚迪和大众,那叫一个“咸鱼翻身”,销量嗖嗖地往上蹿,一个涨了百分之一百九十四,一个更厉害,直接窜升百分之三百一十一。
这数据,放股市里都得封板。
欧罗巴市场,那可是块香饽饽,谁都想啃一口。
特斯拉栽了跟头,有人说是Model Y老款迟迟不换代,审美疲劳了。
五年光景,对于瞬息万变的科技圈,堪比沧海桑田。
但更要紧的,怕还是那白花花的银子。
中华电动车,五百公里续航,十五万软妹币,这价格直接“梭哈”了,欧洲老百姓也不是冤大头,谁的血汗钱也不是白来的。
当然啦,也有人觉得,特斯拉的“滑铁卢”跟马斯克撇不清干系。
他老人家这阵子又是玩弄权术,又是站队川普,欧洲人民不买账了。
一个腐国网友就说了句大实话:“马斯克忙着跟川普套近乎,中华车企趁机把充电桩杵进欧罗巴腹地。”这话听着有点损,但细琢磨,还真有那味儿。
所以你看,特斯拉这档子事,成也马斯克,殆也马斯克。
不得不承认,马斯克是特斯拉的定海神针,但当竞品奋起直追,特斯拉的产品优势不再吃香,他的个人做派,就成了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众汽车,往常在电动车领域,那只能算是个“追赶者”,现在呢?
直接把特斯拉给超车了。
今年首季,大众在欧洲卖了六万五千六百七十九辆电动车,比特斯拉多了足足一万两千多辆。
这数据,可不是随便说说。
ID.4和ID.5卖得最俏,ID.3也紧随其后。
大众高管也放话了,他们在欧洲的电动车交付量翻番,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四月份的统计更扎心,ID.4在欧洲销量蟾宫折桂,ID.3紧随其后,特斯拉Model 3直接跌到了第二十名。
区区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峻性。
更绝的是,德意志那边搞了个分时电价,大众和宝马的充电桩都能自动选择凌晨低谷时段充电,特斯拉却迟迟没能雨露均沾。
这看着是个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于精打细算的德国佬来说,这就是实打实的金钱差距。
比亚迪,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月份,在欧洲十四国卖了一万一千一百二十三辆车,比特斯拉多了将近五千辆。
德意志市场更是夸张,销量暴涨百分之七百五十六!
不得不说,中华电车把智能配置和价格“卷”出了新高度。
欧洲人一瞧,十五万软妹币能买到续航五百公里的车,谁还非得跟特斯拉死磕?
有吃瓜群众分析,中华电车在欧洲“开疆拓土”,靠的就是“物美价廉”。
这话倒也不假,但更深层次的缘由,恐怕还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比亚迪不仅有纯电动车,还有插电混动。
欧盟加征关税,只针对纯电动,反倒给了比亚迪可乘之机。
比亚迪现在是卯足了劲儿往欧洲市场冲锋陷阵。
第一艘滚装运输船“EXPLORER NO.1”,就是专门驶向欧洲的。
欧洲市场销量井喷,比亚迪的海外销量也跟着鸡犬升天。
四月份,海外销量突破七万九千辆,连续五个月正增长。
这还是匈牙利、土耳其工厂还没拔地而起的成绩,未来着实可期。
与坊间认知相悖,欧洲消费者并非只认牌子。
他们也一样会货比三家,锱铢必较。
当我们想当然地把特斯拉的颓势归咎于马斯克的个人行径时,是否忽略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异军突起?
又是否低估了欧洲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执着?
现在回过头来看,特斯拉在欧洲的“至暗时刻”,或许不是穷途末路,而是一个新的开端。
它在警醒我们,纵然曾经是行业的领头羊,也需要不断革新,方能在白热化的市场角逐中站稳脚跟。
而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欧罗巴市场的“逆袭”,是机遇,亦是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