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维权破冰 自动驾驶承诺落空 特斯拉面临集体诉讼
这不仅是几张判决书。这是一场关于数据主权的较量。2025年9月16日。北京大兴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责令特斯拉向车主张女士提供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四年维权。首次胜诉。她说:“数据的缺失本质上就是产品的缺陷。”
▲ 真相隐藏在1和0之间
2021年2月。张女士的父亲驾驶特斯拉发生追尾。交警判定车主全责。家人坚持认为刹车失灵。特斯拉仅提供部分数据。关键信息缺失。同年4月。上海车展。她站上车顶。“刹车失灵!”的呼喊引发全网关注。随后被行拘五日。特斯拉反诉她侵犯名誉权。2025年7月。法院二审判决她赔偿17万元。
但数据之战。她赢了。法院明确认定:智能网联汽车的行车数据对事故分析“愈发重要”。消费者知情权涵盖数据获取。这份判决。撕开了一道口子。
▲ FSD的美梦与骨感现实
与此同时。另一场战斗打响。2025年8月。7名特斯拉车主起诉特斯拉欺诈。要求“退一赔三”。已在北京大兴法院立案。核心争议: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功能。
车主路飞(化名)2019年花费5.6万元购买FSD。销售承诺“两三年内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五年过去了。他的车仅能实现高速自动跟车变道。宣传的自动召唤、城市自动驾驶从未实现。问题根源在于硬件。他的车配备HW3.0硬件。算力仅72TOPS。而特斯拉2023年推出的HW4.0算力超过200TOPS。特斯拉官方客服确认。当前FSD功能只适配部分搭载HW4.0的车型。HW3.0车辆不在推送范围内。
更让车主愤怒的是。2025年2月。特斯拉悄然将“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更名为“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事后更名。并未免除此前的宣传责任。多名车主感觉“像吃了只死苍蝇”。
▲ 为何走到对簿公堂?
特斯拉的行为。律师认为符合欺诈构成要件。主观故意、客观行为、因果关系。特斯拉明知HW3.0硬件可能无法支持完全自动驾驶。却仍大力宣传销售FSD。并未清晰告知消费者此重大限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增加赔偿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这就是“退一赔三”的法律依据。
▲ 并非首例 海外有先例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诉讼并非中国首创。2023年。美国有车主起诉特斯拉FSD欺诈成功。获判退一赔三。赔偿18万美金。2024年。欧洲也出现类似案例。特斯拉赔偿车主12万欧元。这些案例表明。特斯拉对其自动驾驶能力的宣传可能存在全球性问题。
▲ 行业的警示与未来
张女士的数据胜诉和车主的FSD集体诉讼。标志着智能汽车消费维权进入新阶段。法院对数据权利的明确。坚定了车主依法维权的信心。车企不能再将软件和数据视为黑箱。
宣传必须与实际性能匹配。特别是自动驾驶功能。涉及重大安全。企业有责任明确告知功能边界和驾驶员责任。诚实信用是经营的底线。
对于消费者。保存好宣传材料、合同、付款凭证至关重要。遭遇不实宣传。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司法诉讼。
▲ 尾声:正义之路
维权之路。漫长艰辛。张女士历时四年。韩潮先生诉特斯拉销售事故二手车案。历经一审、二审、再审。最终在2023年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特斯拉的再审申请。维持退一赔三的判决。这些判决。不仅是消费者的个人胜利。更是推动行业规范化的里程碑。
智能汽车时代。数据不说谎。法律不姑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