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要说哪个行业能把人整不会,那一定是新能源车市。八月刚过去,比亚迪直接把全球销量卷了个大跟头,三十七万多辆,听着像摆地摊似的,结果人家是认认真真地出货!你以为中国车企只会窝里横?选手们骤然发力,出海一波猛如虎,单月出口八万台,我寻思连外国人都被“BYD,BYD!”喊得热血沸腾。成都车展上,不仅国内“人从众”,连国际友人都“搂着手机瞎录”,是真整不明白中国新能源到底吃了啥灵丹妙药。下面的故事,更像是东北大姨评话表面雷声大,里面猫腻多,主角们鲜衣怒马、互撕狂奔,有人热血,有人挨刀,有人默默攒大招,兄弟们别走神,精彩马上开整!
且慢!您以为新能源就比亚迪“一车独大”那可就老天真了。眼下新势力们打得像《琅琊榜》大乱斗,一个比一个会整活。零跑上来放大招,入门价不到九万块,卖得跟地摊大白菜似的,八月份干到新势力销冠。理想这边有点“双拳难敌四手”,平时吊打友商的“理想同学”,八月份销量居然崩到二万八,比去年短了整整四成。群众现场脱口秀“等你半年没车我转头就买零跑。”啧啧,活脱儿的“用脚投票”,大道理没啥好说的,实在不行直接跑路,买啥车还不是说走就走?
小鹏、问界更是让人看得“脑瓜嗡嗡的”。小鹏P7上市七分钟单飞一万多单,老天,这速度和抢限量球鞋有一拼。自动驾驶刚学会,结果用户吐槽啥?“用起来贼难,比高数还难学。”问界这边号称卖得又贵又猛,背后华为罩着。可真要哪天没有华为撑腰,这问界还能“浪”个几天?招招皆是狠招,场面乌烟瘴气,观众先别眨眼,“好戏还在后头呢”!
你以为只有新势力掐得欢,老牌车厂这次也不是吃素的。吉利、长安这些“老油条”转型速度堪比老丈人见女婿,吉利八月下场指点江山,新能源销量占到六成,长安见状也掏出了八成涨幅的成绩单。谁再靠油车活着,基本等着喝西北风吧。一听新势力横行,传统车厂立马扎堆“抱大腿”,红着眼互卷。
小米汽车这厢看似风光,月销破三万,网友管这叫“甜蜜的烦恼”。咋的?一堆人下单结果还得苦等半年,这产能和队伍一样长得吓人,怨不得小米新能源的老板柳乘风也抓耳挠腮。
现在买车还有靠谱政策。贴息、降息、砍价、0息贷款,各路优惠像大妈抢白菜一样轮番上阵。你还犹豫吗?不好意思,厂商早就怕你观望,恨不得一口气全给你甩干净。不买白不买,买了还后悔,货比三家,然后头晕三天。
眼瞅着新能源市场杀得尸横遍野,大家心里其实都有点虚。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水下鳄鱼游得贼快”!比如理想汽车这事儿,网上喊着纯电车产能慢问题,理想粉丝咬牙切齿,厂家只能“一边道歉一边画饼”。看似消费者只是抱怨几句,其实PPT画得再漂亮,也没法让车变出来。相比之下,零跑这边风头正劲,想借打价格牌上位,但后劲有没有咱们拭目以待。毕竟卖白菜价的事儿,还真不是长久之计。
小鹏自动驾驶新功能噱头大,可用起来复杂得让九零后都“头皮发麻”,就连人称智商担当的大表哥都直呼“有点晕”。问界这边,说白了就靠华为那个黏糊劲儿,一旦供应链掉链子,分分钟从巅峰坠入谷底。传统大厂呢,看似稳扎稳打,但转型小道消息一堆,暗地里踩坑不断——前天刷到个新闻,说某大厂新品下线三天毛病频出,这品质真让人有点慌。
金九银十要来了,大家姿势各异,明里暗里斗得欢,老百姓买车却越看越迷。有人算账有人看配置,最后一样犯嘀咕厂商赌销量,我赌钱包,到底谁最后Win,真心说不清楚。
等一下,高潮来了!就在大家以为新能源大局已定,比亚迪要“一家独大”时,国际市场横空出世。哥几个没想到吧?出口突然成了新增长点,比亚迪一瞅,国内打腻了,转身杀到国外直接便宜甩卖。这“价格刮刀”一挥,外国愣是比国内还便宜,谁看了不喊一句“服了你丫的”!问界紧随其后,直接瞄准中东,生怕慢半拍连汤都喝不上。
别以为这叫“民族品牌扬威海外”,其实就是把国内卷不下去的套路搬到国际上,换个地儿重新无情收割。消费者一时高兴“哎吆妈呀,国际认可中国车了”,但厂商们心里清楚,内卷出圈了,压力才刚开始。
再说零跑小鹏这些后起之秀,国内市场打得天昏地暗,有钱花在刀刃上,每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八瓣儿搅和进去。理想呢,更别提了,要真能提升产能翻盘,全靠一口老血撑着。小米只要解决供货问题,就真有希望当新能源界的“黄牛王”。你脸上光鲜亮丽,背后都是生死时速的修罗场。
而你以为打价格战就是消费者的福音?别高兴太早。优惠做多了,产品质量会不会缩水?返修率会不会爆表?一边喊着“中国制造牛逼”,一边怕成了“白菜车”翻版,想想都觉得既刺激又毛骨悚然。

打到表面和气,暗里刀刀见血。国货卖到国外便宜到怀疑人生,国内消费者直呼“被割了韭菜”。比亚迪敢冲敢打,可国际市场水深火热,政策、标准、文化、售后,哪一样是小问题?今天风光无限,明儿出点岔子能不能撑得住,还真不好说。
国内这片市场,看似百家争鸣,实则每家“都忙着补课”。新势力能不能熬到下一个爆款?药丸还是药到病除,全得靠观众花票投票。老品牌表面悠然,实则连夜加班,深怕落后一公里江湖就没名分了。
小米这厢排队长龙还不算什么,讲真,等个半年车,真是磕碜得很。可要是真有技术和产能冲劲,谁也说不好哪天一飞冲天。问界“抱华为大腿”,到底能靠多久?没有华为,问界能不能活过这个冬天,那得画个大问号。
看似新能源大战已轻舟过万重山,其实真正的“终极PK”才刚拉开帷幕。市场外表歌舞升平,里边却暗藏杀机。谁能笑到看样对于你我来说,倒真不如问问钱包还能撑几口气。
都说买新能源是“站在风口上等风来”,可这风口啊,大风起兮猪都能飞,可惜没两下子摔下来的才真多。打价格战的,别把车当白菜卖,真出了问题没人兜底;靠技术的,也别太把自己当乔布斯,整天装高冷,用户连开门都得说明书。老品牌别装13,要是油车思路不换,迟早被按在地上摩擦。最可乐的是出口“卷出天际”,外国人捡便宜,咱自己“吃亏当福”。这买车就像买彩票,没点眼光、没点运气,分分钟中招砸锅。
这新能源江湖,说轻松不轻松。厂商唱戏,百姓看热闹。爱谁谁、想干啥干啥,但别忘了兜里钱才是真硬道理,喜欢你的就是“王道”。至于选啥车?“你说完了我都困了,反正谁便宜谁糙啊!”
新能源车价格战都卷到国外了,国内我们算是任人宰割的“铁头韭菜”吗?这些厂商给国外放血,国内还装大爷玩“骨感营销”,咱消费者怎么就成了“冤种”?你说,你是支持卷到底,还是宁可少点“优惠”,多点良心车?整明白没,来评论区掰掰这车市的热闹,咱可别白当了这回看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