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竞争变赔钱自伤,淘汰油车哑火,赚老外钱彻底没戏

最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汽车圈里那股“油车马上就要被淘汰”的风声,好像一下子小了很多。

前几年,几乎所有人都在说,未来是电动车的天下,买燃油车就是买一堆过时的钢铁。

可就在今年,情况似乎起了变化,很多人开始重新讨论起燃油车的好,甚至连国家层面的风向,似乎也变得更加务实和冷静了。

电车竞争变赔钱自伤,淘汰油车哑火,赚老外钱彻底没戏-有驾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那个响亮的“淘汰油车”的口号,突然就有点哑火了呢?

这事儿,咱们得从老百姓最真实的用车体验说起。

一切的转折点,可以说是一句来自北方车主的灵魂拷问:“零下四十度的天,你的电车敢开出门吗?”这句话瞬间引爆了网络。

这可不是开玩笑,而是无数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在冬天用亲身经历换来的教训。

原本在宣传册上标着能跑五六百公里的电动车,一到天寒地冻的时候,续航里程直接打对折,甚至更低。

开着暖风,走在路上,眼瞅着电量数字像瀑布一样往下掉,那种焦虑感,没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

这还只是日常使用,要是赶上春节回家过年,那更是灾难。

电车竞争变赔钱自伤,淘汰油车哑火,赚老外钱彻底没戏-有驾

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排队的电动车能延伸出几百米,别人家开油车的,进服务区上个厕所,加满油前后不过十分钟就走了,你这边可能排队就得两三个小时,好不容易排到了,充电还得一个多小时。

这一来一回,大半天的时间就耗在了路上。

这种极端的体验,让很多人开始清醒地认识到,电动车并非完美无缺,它有它的致命短板,尤其是在特定环境下,这种短板会被无限放大。

当消费者的抱怨声越来越大,市场的数据也给出了最诚实的反馈。

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就是新销售的汽车中电动车所占的比例,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滑。

这说明,当政策的补贴红利逐渐退去,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做选择时,市场的狂热开始降温,大家变得更加理性了。

人们发现,电动车的优势和劣势都同样突出。

在城市里,如果你有自己的固定车位能安充电桩,每天就是上下班代步,那电动车确实很香。

它开起来安静平顺,智能化程度高,更重要的是,用电成本极低,一个月下来可能就几十块钱电费,跟油车动辄几百上千的油费比起来,优势太明显了。

电车竞争变赔钱自伤,淘汰油车哑火,赚老外钱彻底没戏-有驾

但是,中国太大了,不是所有地方都像南方大城市一样四季如春、充电便利。

对于那些经常需要跑长途、回老家,或者就生活在冬季漫长寒冷的东北、西北地区的用户来说,燃油车的可靠性是电动车目前无法替代的。

不管零下多少度,油车打着火就能走,续航里程实实在在,没油了,随便找个加油站,三五分钟就能“满血复活”,这种从容和安心,是现阶段电动车给不了的。

而且,别以为燃油车就是老古董,现在的燃油车也在进步。

像奥迪、宝马这些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面的技术已经追上来了,论科技感和舒适性,一点不输给新势力。

更别提在二手车市场,燃油车的保值率普遍比电动车更稳定,这也是普通家庭买车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家也看明白了。

过去几年,为了推动新能源战略,国家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补贴,催生了繁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电车竞争变赔钱自伤,淘汰油车哑火,赚老外钱彻底没戏-有驾

但这种繁荣背后,也隐藏着隐忧。

国内的电动车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内卷”阶段,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赔本赚吆喝,打起了惨烈的价格战。

卖一辆亏一辆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更关键的是,当我们把目光放到海外,想去赚外国人的钱时,发现现实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了惊人的491万辆,成为世界第一。

但在这份辉煌的成绩单里,挑大梁的恰恰是很多人看不起的燃油车。

全年出口的汽车中,新能源车大约是120万辆,而燃油车超过了370万辆,是新能源车的三倍还多。

这意味着,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尤其是在那些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气候条件复杂的亚非拉国家,皮实耐用、维修方便、加油便捷的中国品牌燃油车,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我们正是靠着这些燃油车,才真正在全球市场站稳了脚跟。

电车竞争变赔钱自伤,淘汰油车哑火,赚老外钱彻底没戏-有驾

如果轻易放弃燃油车这条线,无异于自断一臂。

同时,庞大的燃油车产业链,从发动机、变速箱到无数的零部件供应商,关系到上千万人的就业岗位,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基本盘,不可能说不要就不要,必须平稳过渡。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那种“非此即彼”、“有你没我”的极端论调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成熟和理性的市场格局。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动车和燃油车将会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它们不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满足不同消费场景下的不同选择。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用着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但很多人依然会觉得,在某些时候,一个只能打电话发短信、但能超长待机的功能机反倒更可靠。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选择更多元,也更需要我们自己想清楚需求。

如果你是典型的城市通勤族,那么电动车能给你带来更经济、更智能的体验。

但如果你需要一台能应付各种复杂路况和气候、能说走就走、毫无里程焦虑的伙伴,那么一辆性能可靠的燃油车,在今天乃至未来五年,依然是一个非常稳妥和理性的选择。

市场正在用最真实的方式告诉我们,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消费的选择需要理性,任何一刀切的想法,最终都会被现实纠正。

未来的汽车市场,一定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