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

吉利想当下一个华为,蔚小理的最后防线要顶不住了?

没人正式喊话,但L3级自动开车的赛跑已经悄悄开打了。

哪家车企能在2025年把自动开车技术搞定,估计就能把后来的对手甩得远远的,甚至还能在市场上呼风唤雨。

这可不只是个新功能,也不是说有了它就能多卖几辆车那么简单,我一个认识了十多年的朋友闫兵,在国内顶尖车企研究院干活,平时总爱聊新技术、新趋势,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他的看法。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虽然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谁都能当自媒体,但在自动开车这块,外行估计连凑热闹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一旦L3级自动开车大规模装上车,司机就能把手彻底解放出来,座椅、屏幕、传感器啥的都得重新设计,甚至车的整个造型都得大变样。

现在冲进2025年L3级赛道的企业名单已经挺清楚了。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华为跑得最快,计划9月把ADS4的顶配版搞定,比亚迪跟在后面,已经放话第三季度会在仰望U9上量产L3级城市导航系统。

吉利、理想、小鹏、广汽也说下半年或者第四季度会有动作,但明显吉利的最新一波操作跟别人不太一样,玩法有点独。

王军加入,吉利有三个亮点

印象和真相总有点差距,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硬道理。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其实这几年,大家的目光都被新势力车企抢走了,比如吉利,平时不怎么喊激进的口号,但你仔细扒拉扒拉,它其实已经有点科技公司的范儿了。

最新那套插混系统,吉利雷神,靠AI来驱动。

AI算得贼精准,给发动机最合适的发电量,给电驱最低的耗电量,最后油耗硬是压到了CLTC工况下2.67L/100km。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智能开车和自动开车、深度AI的Flymeauto系统用得挺多,这不算啥新鲜事。

最新那个GEA整车架构,AI用得老深了;智能开车领域,AI也玩得溜;造车、售后、模拟,也都靠AI撑着。

甚至李书福开大会发言都戴上AR眼镜,脱稿演讲玩得贼6。

往回看吉利的发展路子,AI用得深,绝对能排进车企前三,甚至更靠前。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跟传统车企比,吉利这波操作有先发优势;跟新势力比,能拍胸脯说比吉利强的,其实也就华为和特斯拉两家。

最近人事变动一落地,大家才突然发现,吉利已经从底层变了个样。

前华为智能汽车BU大佬王军跳槽过来,当了吉利智驾生态千里科技的联席总裁。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他一来,还带来了千里科技的新技术发布节奏。

2025年第四季度,L3级自动开车的千里浩瀚H9要推出来,更牛的是,L4级自动开车会在L3级发布后半年内落地。

L3级会在极氪9X上先用,L4级则通过自动驾驶出租车来搞定。

这节奏明显比业内其他玩家快了一步。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吉利能这么猛,内部结构悄悄调整到位也功不可没。

王军来了以后,吉利的自动开车生态分工是这样的清华天才班出来的印奇,负责AI算法的开发;前华为智驾硬件大佬陈奇,搞定双Thor芯片的硬件底子;王军则把华为HI模式的经验和吉利的资源整合起来,全链条对标华为ADS。

个个都是有硬实力的,干的也都是自己最擅长的活儿。

有了王军这号关键人物,吉利的技术推进在市场竞争里会有三块不一样的亮点1.技术落地;2.整合提速;3.交付到位。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最关键的就是第三点,这也是市场竞争里最要命的部分。

蔚小理的底牌还能撑多久?

王军的官方信息里,最核心的是三个词搭建、加速、直追。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完整点说,就是搭建算法+硬件+生态的闭环,加速AI+车的融合,全链条能力直追华为ADS系统。

翻译成人话,吉利下一个目标很明确把整个体系打通,提升AI上车的效率,技术创新和能力上要跟华为平起平坐。

技术细节在各家车企都是最高机密,比如理想汽车的新VLA项目,参与的人要是离开,得先去其他部门脱敏半年。

所以现在猜吉利的下一步技术细节,基本不现实。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不过,从王军的履历和现有架构看,吉利的方向还是能看出点苗头的。

王军对整条链路都门儿清,他在华为开拓了HI模式。

到现在,HI模式已经是华为车BU的王牌,比如岚图FREE+的HI PLUS模式,把满血版的华为智驾和座舱价格拉到新低,实现了科技普及。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车BU的框架和体系经验,也能快速复制到吉利的体系上。

除了技术落地、整合提速这两张明牌,王军还能带来的,是交付能力——让技术高质量地上车。

比如2025年初全民智驾的推进,得换装400万辆车的工程量,靠车企自己会慢得要命。

所以跟Momenta合资的公司,才让智驾版的产量跟得上预期。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放眼业内,很多车企技术没啥问题,但交付拖了后腿,产能跟不上,就错过了市场风口。

吉利这波操作,估计会让其他车企重新想想技术和市场的打法。

首先是技术路线的变化,特斯拉和华为都会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

最早,特斯拉搞了个星链系统,能跟上的车企没几个,吉利算一个。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它在中国车企里有个天地一体的生态优势,布局了30颗在轨卫星,覆盖全球90%的区域,智驾系统能靠这些数据提前预判和避险。

这在以后的自动开车竞争里,补盲能力会比别人强。

技术竞争还有算力这块,吉利现在的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超万卡,综合算力23.5EFLOPS,在中国车企里排第一。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再加上吉利L2级智驾车超750万辆,真实行驶数据累计上百亿公里,这些优质数据是吉利下一步大模型升级的底气。

除了技术竞争,市场竞争的变化更关键。

虽然智能驾驶辅助和自动开车现在炒得火热,但第一梯队的护城河还没被打破。

看销量、技术应用、技术成熟度,排名大概是华为系车型第一,理想第二,小鹏第三,更新了NWM的蔚来排第四,后面是第二梯队。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NWM现在只是第一版,跟华为、理想、小鹏的差距还挺明显。

但说白了,这差距跟技术没啥关系,拼的是效率。

各家的技术路线都差不多,全球同步,从规则到端到端,再到世界模型,激光雷达和纯视觉的争论也就是决策权的区别。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但到了L3级自动开车,这会是个分水岭,越来越多车企开始这么看。

L2级辅助驾驶有出错的余地,技术不成熟也能被用户接受。

可L3级一开,车速范围内系统接管,责任就从人转到车企,基本没啥出错的余地。

交付和成熟度才是重头戏,也是拼真本事的关键。

吉利尝试成下一个华为。蔚小理最后的护城河,要破了?-有驾

最后说两句

毫无疑问,这会进一步搅动现在的智驾竞争格局。

L3级自动开车搞定后,随着数据更强、大模型更成熟,技术会自上而下普及,体验也会更好。

体验好了,安全、品牌认知、用户口碑这些优势护城河都会更牢固。

吉利这波全貌亮相,确实让人更有信心。

最终结果,估计2025年底就能见分晓。

谁是真L3,谁是半吊子L3,谁跳票,谁准时又靠谱,这些都会决定用户下一步的信任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