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蔚来汽车和它老板李斌的新闻又多了起来。
大家对蔚来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那个车子很贵、服务很好,但就是一直在亏钱的阶段。
很多人心里都有个大问号:这家公司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不烧钱,开始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啊?
这不,蔚来前阵子公布了第二季度的“成绩单”,虽然还在亏损,但亏的钱比之前少了,而且是连续减少。
资本市场一看,觉得有门儿,股价也跟着涨了点。
这事儿就挺有意思的,一个还在亏钱的公司,为什么大家反而觉得它有希望了?
李斌甚至还在内部放话说,今年第四季度,也就是年底那几个月,蔚来有希望能实现盈利。
这到底是吹牛,还是真有这个底气?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用大白话聊聊。
首先得明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份第二季度财报,其实有点像看“过去时”。
它反映的是四月到六月的情况,那个时候,蔚来手里真正能打的“王牌”产品,比如全新的大六座SUV——乐道L90和全新ES8,都还没正式大规模地交到用户手里。
就好比一场球赛,你的主力明星球员还在场边热身呢,光靠替补阵容就已经稳住了局面,甚至还打出了不错的反击。
财报里有几个数字挺关键的:三个月卖了七万多台车,比去年同期多了四分之一;总共收入了190个亿,比上个季度一下子多了快百分之六十;最重要的是,公司账上还有272亿现金,手里的余粮还变多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蔚来的基本盘是稳的,在最关键的武器还没亮出来的时候,它没有掉链子,这就给了后面翻盘的可能。
真正的大戏,其实藏在财报后面的“预告”里,还有李斌自己说的话里。
蔚来对第三季度,也就是七到九月的预期非常乐观,因为乐道L90和全新ES8这两款重磅新车开始发力了,他们预计能卖出接近九万台车,收入冲向220多亿。
更让人惊讶的是李斌在内部说的话,他说年初自己提出来今年第四季度要盈利,当时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信,但现在看,虽然挑战很大,但是有机会的。
这话一出,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连续亏损了这么多年的企业,老板突然说再过几个月就要开始赚钱了,这靠谱吗?
李斌的底气,其实来自于他自己心里的一本账,一本算得非常精细的账。
一个公司想盈利,说白了就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盈利等于总销售额乘以毛利率,再减去各种费用。
李斌的计划,就是在这三个地方同时下功夫。
第一招,就是拼命把“销售额”做大。
他给今年最后三个月定下了一个听起来有点疯狂的目标:卖出15万辆车。
这是什么概念?
平均下来每个月要卖5万辆,这对于一个主打高端市场的品牌来说,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这15万辆车从哪来?
李斌也把任务分解得很清楚。
新推出的乐道L90和全新ES8是绝对的主力军,是冲锋陷阵的部队,目标是这两款车加起来一个月就要卖掉3万辆。
这两款车定位非常精准,都是纯电动的大空间SUV,正好打在了今天很多中国家庭“既要、又要、还要”的需求痛点上。
剩下的2万辆月销量,就交给蔚来旗下的其他车型,比如乐道L60、新款的“5566”系列,还有一个叫“萤火虫”的小车品牌来分担。
为了保证能造出这么多车,工厂的生产计划都已经排到了具体月份,可以说,这不是画大饼,而是把怎么做这个大饼的每一个步骤都给你列出来了。
第二招,是想办法提高“毛利率”。
光卖得多还不行,还得保证每卖一辆车能赚到钱。
所谓的毛利率,通俗点讲,就是一辆车卖出去的价格,减去制造这辆车的成本之后,剩下的钱占售价的比例。
蔚来给第四季度定的目标是,整车毛利率要达到16%到17%,而乐道L90和全新ES8这两款主力车型的毛利率目标更是要冲到20%。
举个例子,一辆50万的车,如果毛利率是20%,那在不计算研发、广告这些费用的情况下,光是卖车这个环节就能先赚回10万块。
当成千上万辆车都带着这样的利润空间卖出去时,公司的整体盈利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李斌现在的产品策略也非常明确,就是“大车优先”,先把最能赚钱的车型卖爆,用高利润来支撑整个公司的运转。
第三招,就是严格控制“费用”。
过去,大家总觉得蔚来花钱大手大脚,研发新车要花钱,建那么多漂亮的体验店要花钱,铺设换电站更是个无底洞。
但现在,李斌开始反复强调“提高效率”,说白了就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乱花。
比如他之前搞的“多品牌战略”,高端的有蔚来,中端有乐道,入门级的有萤火虫,刚开始的时候,建这三个品牌花了巨量的钱,压力非常大。
但现在,这个策略的好处开始显现了。
三个品牌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用不同的打法去抢市场,既不会让蔚来主品牌降价掉身价,又能覆盖更广的用户,而且后台的很多技术和资源是可以共享的,长远来看反而是省钱的。
聊到这里,你会发现,李斌这个人好像变了。
他不再是那个天天把用户体验和梦想挂在嘴边的理想主义者,变得更像一个精打细算的“老板”。
他自己也坦白,为什么非要把“第四季度盈利”当成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方面,是为了给用户信心。
他说,有三四成的潜在客户不买蔚来的车,就是担心公司不稳定会倒闭。
如果蔚来能赚钱了,这个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公司内部的一次大考。
他觉得,如果一年卖到15万辆车的规模还赚不到钱,那就说明公司的管理或者战略出了大问题。
他甚至反思,2019年蔚来陷入危机时,是靠着用户和合肥政府的帮助才挺过来的,企业自己没练出太多真本事;而这一次,必须靠自己从坑里爬出来,要“真正意义上地涨本事”。
当然,计划说得再好,现实的挑战依然巨大。
中国的汽车市场竞争有多激烈,大家都有目共睹,天天都有车企在降价“肉搏”。
蔚来想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完成目标,肯定会遇到各种明里暗里的困难。
李斌自己也承认,明年第一季度因为是传统的销售淡季,加上一些政策变化,压力肯定不小。
但能看到的是,他已经把实现盈利的每一个环节都拆解得非常细致,变得更加理性和务实。
因为那个最浅显的道理谁都懂:一家造车公司,如果永远不赚钱,那么之前说的一切宏伟蓝图、一切美好愿景,最终都只会是空谈。
全部评论 (0)